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以下从多个角度总结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群众路线的核心意义
1. 生命线与根本路线
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更是执政合法性的根基。从革命时期依靠群众取得胜利,到新时代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正如毛泽东所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党永葆活力的源泉。
2. 现实迫切性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四风”现象侵蚀党的形象。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能够重塑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聚焦“四风”问题,强化作风建设
1. 问题导向与自我革新
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直面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顽疾。例如,有的干部存在工作浮于表面、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需通过查摆问题实现自我净化。
2. 制度保障与长效治理
建立完善制度是巩固活动成果的关键。需梳理现有制度,改革虚化、缺失的规范,如通过“廉政食堂”“开门搞活动”等具体措施,将作风建设常态化。
三、实践路径:从理论到行动
1. 深入基层,倾听民声
党员干部需摒弃“办公室思维”,走进田间地头、社区企业,以“泥腿子”精神了解群众需求。例如,上海长宁区“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的实践,有效拉近了党群距离。
2. 服务民生,解决痛点
群众工作重在实效。如叙永县月明村的“扶贫帮困”项目,既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又让干部在实践中受教育;医疗机构通过角色互换体验患者就医难,推动服务改进。
3. 创新方法,提升能力
新时代群众利益多元化,需创新工作方式。例如,浙江舟山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准对接需求;教师群体通过“三个坚持”(紧扣教育发展、多干平凡实事、树立平民意识)将群众路线融入教学。
四、个人反思与改进方向
1. 思想与能力短板
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学习碎片化、政治敏锐性不足、群众观点不牢等问题。例如,有的干部对群众诉求反应滞后,或陷入“自满情绪”,需加强系统性学习和实践锻炼。
2. 整改措施
五、长效机制与未来启示
1. 坚持知行合一
将学习教育与整改落实结合,避免“表态多、落实少”。例如,人社部通过“归零心态”持续深化整改,确保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 推动党群互动
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如湖北“三进五访”活动,既收集民意又推动政策优化,形成良性循环。
3. 激发群众参与
通过开门纳谏、网络问政等渠道,让群众成为监督者和参与者。四川资阳利用网络平台听民声解民忧,实现双向沟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一阵风”,而是永续的党性锤炼。党员干部需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底色,将群众路线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始终与人民同心同向,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