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自我剖析是党员干部在践行党的宗旨过程中,对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深入查摆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问题的关键环节。结合多篇材料及典型案例,现从问题剖析、原因分析及整改方向三方面总结如下:
一、常见问题剖析
1. 思想认识不足
理论学习不扎实:存在学习制度不健全、内容碎片化、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对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理解浮于表面。
理想信念弱化: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持续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安于现状,甚至出现“破窗效应”,对纪律和制度执行不严。
2. 工作作风问题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工作流于表面,追求“完成任务”而非实效;脱离群众实际需求,调研走访形式化,未能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例如,有的干部“只听汇报不下基层”,导致政策落地效果差。
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存在铺张浪费、公车私用等现象,廉政意识淡薄,未能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3. 群众观念淡薄
联系群众不深入:部分干部对群众诉求倾听不足,解决问题缺乏主动性,甚至回避矛盾,如“群众提意见时敷衍应付”。
服务能力不足:在基层管理中,沿用传统方法多,创新机制少,导致服务效率低下,群众满意度不高。
4. 纪律执行不严
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认真,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变成“评功摆好会”。
主观能动性差:存在“老好人”心态,回避矛盾、不敢担当,导致问题积压,如“发现问题不汇报、不整改”。
二、原因分析
1. 党性锻炼不足:长期忽视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导致宗旨意识淡化,未能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
2. 责任意识弱化:对岗位职责认识不清,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态。
3. 制度约束乏力:部分单位对制度的执行缺乏刚性,如“三会一课”流于形式,监督机制不健全,助长了“四风”反弹。
4. 价值观偏移: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部分干部追求个人利益,忽视群众福祉,甚至出现权力寻租现象。

三、整改方向与措施
1. 强化理论武装
系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结合“三会一课”制度深化理解,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和案例分析,推动学用结合。
2. 改进工作作风
破除形式主义:建立“问题清单”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件件有回音。
密切联系群众:推行“网格化管理”“民事代办”等机制,要求党员干部每年走访群众不少于10户,强化一线调研。
3. 严明纪律规矩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如公车私用、超标接待等,强化典型案例警示教育。
完善考核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评价核心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
4. 完善长效机制
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如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力者严肃问责;同时修订不合时宜的制度,增强可操作性。
群众路线自我剖析的关键在于“真查真改”。党员干部需以兰考民主生活会为标杆,敢于“向自己开炮”,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触及灵魂,将整改措施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初心,巩固党的执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