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如一幅褪色的水墨画,虽蒙着时光的尘埃,却始终在心底晕染着斑斓的色彩。我总想起故乡那条青石板铺就的弄堂,那里藏着我的笑声、泪水和成长的秘密,像一串串风铃,在回忆的风中叮当作响。
一、弄堂里的“帮倒忙”趣事
弄堂的清晨总氤氲着露水的凉意。青石板缝隙里钻出几株倔强的野草,石槛上的苔藓被阳光晒得发亮。我曾学着奶奶在院子里种菜,却把菜苗插得东倒西歪,像醉酒的小人儿;拔草时错把刚发芽的青菜当作杂草,惹得奶奶哭笑不得:“你这哪是帮忙,分明是拆台!” 最“辉煌”的战绩是提水浇地时摔烂木桶,水花溅湿裤脚,狼狈得让路过的邻居直摇头。这些糗事如今想来,却是童年最鲜活的注脚——稚拙里藏着对世界的好奇,失败中浸着亲情的包容。
二、夏夜里的“魔法泡泡”
弄堂的夏夜是流动的诗。我和伙伴们用肥皂水吹泡泡,看它们在暮色中折射出彩虹般的微光。有个扎羊角辫的女孩总能把泡泡吹得又大又圆,我们追着泡泡奔跑,仿佛追逐着会飞的星星。一次,我用攒了许久的零花钱买来“高级”泡泡水,却在众目睽睽下吹出一串歪扭的小泡,羞得满脸通红。伙伴们却拍手大笑:“像冰糖葫芦!”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快乐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分享的纯粹。
三、消逝的弄堂与永恒的星光
后来,青石板被水泥覆盖,石槛在推土机的轰鸣中碎裂。弄堂变成了停车场,老邻居们搬进了楼房。某个雨夜,我站在玻璃窗前,看雨水顺着防盗窗的铁栏流成泪痕般的轨迹,忽然想起从前赤脚踩水洼时溅起的晶莹水珠。那些曾经嫌弃的“落后”,如今都成了回不去的乌托邦。 但记忆里的弄堂依然鲜活:夏夜乘凉时老人们摇着蒲扇讲的故事,冬至时家家户户晾晒的腊肉香,还有转角处花婆婆种的栀子花,香气漫过十年光阴,依然萦绕在梦的枝头。
四、童年的馈赠:纯真与勇气
童年教会我以最本真的方式触摸世界。就像弄堂里那只总爱蹭我裤脚的橘猫,教会我温柔;像帮爷爷糊灯笼时烫红的手指,教会我坚持;甚至像弄堂拆迁时轰然倒塌的砖墙,教会我告别。如今的我不再害怕弄脏裙子追逐蝴蝶,却依然珍藏那份赤子之心——它让我在钢筋森林里,依然能看见露珠里的彩虹。
后记
童年是生命最初的隐喻。那些在弄堂里摔过的跤、流过的泪、绽放过的笑,都化作灵魂的纹路。正如诗人所言:“童年是梦境,却比现实更真实。”当我们以成人的目光回望,才懂得那些“帮倒忙”的岁月,原是命运馈赠的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