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紧扣散文的抒情性与象征手法,通过“读—析—悟—创”四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并结合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深化对民族精神的体悟。设计亮点包括:分层朗读训练、对比分析、多模态资源整合及跨学科拓展。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文中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如“不平凡”“礼赞”等)。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托物言志与象征手法的区别与联系。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比白杨树与楠木,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散文的意境美与哲理美。
4.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时代背景,感悟白杨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如抗疫英雄、戍边战士等)。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识白杨,感知“不平凡”
1. 情境导入
2. 整体感知
3. 细读环境描写
第二课时:深挖象征,体悟民族魂
1. 聚焦象征手法
2. 背景链接与拓展
3. 写作实践
五、板书设计(一等奖模板)
主题:白杨礼赞——从树到魂的升华
白杨礼赞
↗ 托物言志 ↘
环境不平凡 → 形态不平凡 → 精神不平凡
| | |
黄土高原 笔直向上 朴质、坚强
↓ ↓ ↓
烘托铺垫 → 象征北方农民 → 民族抗争精神
↗ 对比楠木 ↘
贵族化/孤傲 ← 民众/团结
设计亮点:
六、教学反思与创新点
1. 创新点:
2. 作业分层:
本设计注重文本细读与时代价值的融合,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又引导学生从历史走向现实,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