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树课文_《白杨礼赞》背诵部分

admin22025-07-22 11:00:02

一、重点背诵段落

1. 白杨树的形态与品格(第5-6段)

> 原文

白杨树课文_《白杨礼赞》背诵部分

>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对抗着西北风。

>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摘自网页1、网页17)

背诵要点

  • 从“干、枝、叶、皮”四个角度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突出其“笔直向上”“倔强挺立”的形态。
  • 反复强调“不平凡”,通过递进式语言强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 2.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7段)

    > 原文

    >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摘自网页1、网页17、网页27)

    背诵要点

  • 通过四个“难道”构成的排比反问句,层层递进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 第一层:象征北方农民的朴质与坚强。
  • 第二层:象征敌后抗日军民如哨兵般守卫家园。
  • 第三层:象征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力求上进的精神。
  • 对比“树中的好女子”与“伟丈夫”,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
  • 3. 白杨与民族精神的联结(第8段)

    > 原文

    >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 (摘自网页1、网页17)

    背诵要点

  • 直接点明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相似性:生命力顽强、不被重视但坚韧不屈。
  • 主旨,将白杨树的精神升华为民族解放斗争的精神内核。
  • 二、背诵技巧与逻辑梳理

    1. 分层次背诵

  • 按“形态描写→象征意义→精神升华”的递进逻辑划分段落,逐层记忆(网页46、网页49)。
  • 利用排比句的节奏感,如四个“难道”的重复结构,增强记忆连贯性。
  • 2. 对比法记忆

  • 注意第7段中“好女子”与“伟丈夫”的对比,以及结尾段白杨与楠木的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倾向(网页17、网页46)。
  • 3. 结合时代背景

  • 联系1941年抗战背景,理解白杨树象征北方军民和民族精神的意义(网页17、网页27),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 三、背诵部分的核心意义

    这些段落集中体现了茅盾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核:

  • 象征手法:以白杨树为媒介,赞颂北方农民、抗日军民及中华民族的精神(网页17、网页44)。
  • 情感递进:从“惊奇”到“崇敬”,最终升华至对民族精神的“高声赞美”,情感层层递进(网页1、网页60)。
  • 语言特色:多用短句、排比和反问,语言凝练有力,适合通过诵读体会情感(网页27、网页45)。
  • 参考资料

  • 课文原文及教案分析(网页1、网页17)
  • 朗诵与背景解读(网页27、网页55)
  • 背诵技巧(网页46、网页49)
  • 如需完整课文或朗诵音频辅助背诵,可参考网页27、网页45提供的朗诵资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