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渊明《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以归隐田园的生活,展现对名利的超脱。诗中“心远地自偏”道出内心淡泊的真谛,自然景色与心境相融,成为隐逸文化的象征。
2. 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以山水为伴,诗句描绘随遇而安的境界,体现道家顺应自然、淡泊功名的思想。
3.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经历政治挫折后,借江海意象表达远离尘嚣的愿望。全词透露出对官场营营的厌倦和对自由人生的向往。
4. 杜牧《不寝》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直言名利为人生之敌,批判世俗追逐功名的虚妄,语言犀利,直指人心。
5. 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虽非诗句,但作为哲理名言广为传诵,强调淡泊与宁静对志向和境界的深远意义。
6.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杜甫晚年看透世事无常,劝人放下执念,活在当下,以酒寄情,超脱于纷扰之外。
7. 辛弃疾《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辛弃疾借“钟鼎”(富贵)与“山林”(隐逸)的对比,表达对人生虚幻的洞察,主张以平常心看待荣辱。
8. 黄庭坚《牧童诗》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以牧童的逍遥反衬追逐名利者的辛劳,讽刺汲汲营营的世俗心态,语言质朴而深刻。
9. 冯道《天道》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五代诗人冯道以豁达之笔,强调专注善行而非计较得失,体现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
10. 李白《侠客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笔下的侠客形象洒脱不羁,功成身退的豪情中蕴含对名利的轻蔑,成为侠义精神的经典表达。
其他经典诗句补充
如需更完整的诗句解析或诗人背景,可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