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
一、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
1. 坚定教育信念
始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忠诚于教育事业,积极参与政治学习与师德培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本年度参加校级、区级师德专题培训5次,撰写学习心得3篇,践行“四有”好教师标准,关爱学生成长,严守师德规范。
2. 树立职业榜样
注重言传身教,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主动帮扶困难学生3名,通过家访、谈心等方式解决学生心理与学习问题10余次,获评校级“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二、教育教学工作
1. 深耕课堂,提升教学实效
课程设计与创新:结合新课标要求,优化教学设计,采用“分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提高课堂参与度。例如,在语文阅读课中引入“思辨式阅读”模式,班级平均分提升12%,学生优秀率提高20%。
技术赋能教学:熟练运用多媒体一体机与智慧课堂工具,开发微课资源15节,获区级“信息化教学案例”二等奖。
2. 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发展
针对学情差异,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课后义务辅导学生50人次,所带班级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98%,3名学生获市级学科竞赛奖项。
三、教研与专业成长
1. 教研成果
主持校级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发表论文《“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创新路径》于省级期刊,并入选区教研成果汇编。
参与跨校“同课异构”活动,执教公开课《荷塘月色》获省教研员高度评价,教学设计被推广至区域教研群。
2. 学习与培训
参加市级骨干教师研修班、新课程改革研讨会等6次,完成网络研修60学时,获“优秀学员”称号。
四、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
1. 班级管理特色
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设立“学生成长档案”,通过“积分奖励制”激发学生责任感,班级获校级“文明班级”流动红旗4次。
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8场,成功转化后进生2名,学生满意度调查达95%。
2. 德育活动实践
策划“红色经典诵读”“环保公益行”等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获区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称号。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 不足与反思
课堂互动形式较单一,需进一步探索“项目式学习”等多元模式。
科研深度不足,未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需加强理论积淀。
2. 改进措施
2025年计划申报市级课题1项,参与跨学科教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
加强家校协同,试点“家长微课堂”,完善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六、未来展望
2025年,我将以“匠心育人”为核心理念,聚焦“新课标落地”“五育融合”实践,持续优化教学策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述职人:XXX
2025年X月X日
注:以上总结可结合具体数据、案例调整,突出个人特色与实效性。参考来源涵盖教学实践、教研成果、学生管理及未来规划等多维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