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教案 《千人糕》教学设计

admin22025-05-19 02:20:0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默读并借助插图复述米糕的制作过程。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千人糕”背后的劳动协作过程。
  •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懂得任何物品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培养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意识。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识字写字;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米糕的制作流程。
  • 难点:感悟“共同劳动”的主题,体会劳动成果的珍贵。
  • 三、教学准备

  •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含米糕制作流程图、劳动者图片)。
  • 实物道具(如稻谷、糖块、布片等)或相关视频素材。
  •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5分钟)

    1. 展示米糕图片,提问:“你吃过米糕吗?猜猜‘千人糕’是什么?”。

    2.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叫‘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1. 自由朗读:标注自然段,圈画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 识字教学

  • 重点指导多音字“的”(dí的确;de好的)及易错字“蔗、熬”。
  • 游戏巩固:通过“生字火车”“词语连线”等活动强化记忆。
  • (三)精读第1-5段,初步理解(15分钟)

    1. 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体会孩子的好奇与爸爸的引气。

    2. 对比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与“这是普通的糕。”,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四)书写指导(5分钟)

  • 示范“能、桌、味”等字,强调结构(如“能”右部两“匕”的笔顺)。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3分钟)

    听写词语(如“劳动、甜菜”),回顾课文内容。

    (二)探究“千人糕”的制作过程(20分钟)

    1. 默读第6-11段,用流程图梳理步骤:

  • 大米→农民种稻→加工成粉;糖→甘蔗/甜菜→熬汁→加米粉→蒸糕。
  • 2. 小组讨论

  • 除了文中提到的劳动者,还有哪些人参与?(如运输、销售人员)。
  • 联系生活举例:铅笔、衣服的制作过程。
  • (三)深化主题,情感升华(10分钟)

    1. 讨论句子:“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2. 拓展思考:如果没有其中某个人,会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协作的重要性。

    (四)拓展活动(7分钟)

    1. 角色扮演:模拟农民、工人、商人的对话,体会不同角色的贡献。

    2. 小练笔:以“千人衣”“千人笔”为题,仿写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

    6 千人糕

    原料:大米(农民) + 糖(种蔗→熬汁)

    工具:锅、煤(工人) + 布(纺织)

    流程:种植→加工→运输→销售

    道理:珍惜劳动成果,感恩协作

    七、教学反思

  • 成功点:通过流程图和角色扮演,学生直观理解劳动协作的复杂性。
  • 改进点:可结合视频或实地参观米糕作坊,增强体验感。
  • 八、作业设计

    1. 基础作业:抄写生字,用“需要”“特别”造句。

    2. 实践作业:调查家中某件物品的制作过程,绘制简易流程图。

    教学资源推荐

    千人糕教案 《千人糕》教学设计

  • PPT课件:含米糕制作动画、劳动者图片(参考网页33、41、43)。
  • 拓展阅读:《悯农》《一粥一饭》等古诗文,深化珍惜粮食的主题。
  •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