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以简练的语言描绘清明雨中行人的哀思,后两句通过牧童的指向,将愁绪转化为诗意画面,成为清明诗的典范。
2.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诗借寒食节(清明前一两日)的宫廷风俗,暗讽权贵特权,以景喻事,含蓄深刻。
3.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对比桃李的生机与荒冢的凄凉,引出对生死哲理的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4. 《清明》·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以清苦生活为背景,展现文人借读书寄托哀思的独特清明心境,质朴中见深意。
5. 《清明日狸渡道中》·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通过扫墓途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画面感极强。
6. 《清明夜》·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以静谧的夜色和独行的身影,表现清明节的另一面——对自然之美的流连,情感含蓄。
如何创作一首清明诗?
清明诗的创作需融合自然意象、情感寄托与人文内涵,可参考以下步骤:
1. 主题与情感定位
2. 意象选择
3. 手法运用
4. 结构安排
5. 情感升华
示例创作:
《清明即景》
细雨侵阶苔色新,纸灰化蝶落纷纷。
山前桃李争春意,陌上谁人问旧坟?
——通过“苔色新”与“旧坟”对比,表达对生命更迭的感怀,末句以问句引发深思。
以上古诗与创作方法,可结合个人经历与文化背景调整,传统与创新并重,情感与哲思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