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点面结合的作文—什么叫点面结合的描写

admin42025-05-08 02:00:02

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整体”与“个别”、“概括”与“具体”的结合,使场景或人物更加生动立体。以下是关于点面结合描写的详细解析:

一、概念解析

1. “面”的描写

  • 定义:指对场景、人群或事件整体的概括性描写,呈现整体氛围、环境或共同特征。
  • 作用:为读者勾勒宏观画面,奠定基调,如《开国大典》中“天安门广场成了人的海洋”,渲染了庄严热烈的整体氛围。
  • 2. “点”的描写

  • 定义:聚焦场景中的个体或细节,如特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 作用:突出关键细节,增强画面感染力,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班长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细节刻画。
  • 3. 点面结合

  • 将“面”的广度与“点”的深度结合,既展现全局的宏大感,又通过细节传递情感,使文章层次分明、画面感强。
  • 二、典型例子分析

    1. 课文案例

    六年级点面结合的作文—什么叫点面结合的描写

  • 《开国大典》
  • :阅兵式中各兵种方阵的整体行进,展现仪式的庄严。
  • :对海军、炮兵等不同方队的特色描写,如“雪白的帽子”“整齐的方阵”。
  • 《狼牙山五壮士》
  • :“五位战士多次击退敌人”的整体战斗场面。
  • :每位战士的独特战斗方式,如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大吼一声”。
  • 2. 学生作文案例

  • 升旗仪式
  • :全体师生肃立、国歌响彻校园的场面。
  • :旗手的专注神态、个别同学的热泪等细节。
  • 拔河比赛
  • :“操场上呐喊声震天”的热烈氛围。
  • :主力队员“青筋暴起”“咬紧牙关”的细节。
  • 三、写作方法指导

    1. 步骤建议

  • 先写“面”:用概括性语言描述场景的整体特点,如“运动会上彩旗招展,欢呼声此起彼伏”。
  • 再写“点”:选取典型人物或细节展开,如“小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向终点,汗水浸透了校服”。
  • 交替结合:在描写过程中灵活切换,如先写教室整体的安静(面),再写某同学翻书的沙沙声(点)。
  • 2. 技巧提升

  • 选材典型:从群体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个体,如运动会中的冠军选手、升旗仪式中的护旗手。
  • 细节刻画:通过动作(“攥紧绳子”)、神态(“眉头紧锁”)、语言(“加油!”)等增强画面感。
  • 情感融入:在“面”中渲染氛围,在“点”中传递情感,如用“夕阳余晖”烘托离别场景,再写“母亲眼角的泪光”。
  • 四、常见误区提醒

  • 只有“面”无“点”:导致文章空洞,缺乏感染力。
  • 只有“点”无“面”:失去整体感,显得零碎。
  • 主次不分:应详略得当,避免平均用力。
  • 五、练习与拓展

    1. 仿写练习:参考《狼牙山五壮士》中的战斗场面,描写课间操场景(面:操场上的整齐队列;点:某同学的动作失误引发笑声)。

    2. 观察生活:记录校园活动、家庭聚会等场景,尝试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片段。

    通过点面结合的描写,学生不仅能提升写作的画面感和层次感,还能更精准地传递情感与主题。建议多研读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如《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并在实践中反复运用这一技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