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知识点汇总

admin12025-08-05 06:05:03

一、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

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 核心思想: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按顺序执行指令。包含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 工作流程:CPU从内存取指令→译码→执行→存储结果→循环。
  • 2. 硬件组成

  • CPU:负责指令执行和数据处理,核心指标包括主频、字长(如64位)。
  • 存储器
  • 内存(RAM):临时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速度快但断电丢失。
  • 外存(硬盘/SSD):长期存储数据,速度较慢但容量大。
  • 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地址总线宽度决定寻址空间(如32位总线寻址4GB)。
  • 3. 数据表示与运算

  • 数制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互转方法(如十进制转二进制除2取余)。
  • 编码与存储
  • 原码、反码、补码:补码用于简化减法运算,负数的补码为反码加1。
  • ASCII码:7位二进制表示字符(共128种),例如'A'对应65。
  • 汉字编码:国标码(区位码+32)、机内码(国标码最高位置1)。
  • 二、操作系统与系统管理

    1. 进程与线程

  • 进程:程序运行的实例,拥有独立内存空间,通过进程控制块(PCB)管理。
  • 线程:进程内的执行单元,共享进程资源,提高并发效率。
  • 调度与同步:涉及死锁、信号量、锁机制等。
  • 2. 虚拟内存

  • 作用:为进程提供独立逻辑地址空间,通过分页、分段实现物理内存与虚拟地址映射。
  • 页表:记录虚拟页与物理页的对应关系,TLB(快表)加速地址转换。
  • 3. 文件系统

  • 文件类型:FAT、NTFS、EXT4等,管理文件的存储、访问与权限。
  • 目录结构:树形结构组织文件,支持创建、删除、读写操作。
  • 三、网络与安全基础

    1. 网络分层模型(TCP/IP)

  • 五层架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 核心协议
  • IP协议:负责路由寻址。
  • TCP/UDP:TCP提供可靠传输(三次握手),UDP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
  • 2. 网络安全

  • 加密技术
  • 对称加密(AES)与非对称加密(RSA):RSA利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保障数据传输安全。
  • Hash算法(如SHA-256):用于数据完整性验证。
  • 常见威胁:DDoS攻击、钓鱼攻击、中间人攻击。
  • 四、数据结构与算法

    1. 基本数据结构

  • 线性结构:数组(连续存储)、链表(动态增删)、栈(LIFO)、队列(FIFO)。
  • 非线性结构:树(二叉树、B树)、图(邻接矩阵、广度优先搜索)。
  • 2. 经典算法

  • 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分治思想)、堆排序(利用堆结构)。
  • 查找算法:二分查找(需有序数组)、哈希查找(O(1)时间复杂度)。
  • 动态规划:解决重叠子问题(如背包问题)。
  • 五、编程语言与开发基础

    1. 常用编程语言

  • Python:语法简洁,适用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示例:`print("Hello World")`)。
  • C++:高效系统级编程,支持面向对象(示例:`std::cout << "Hello World"`)。
  • JavaScript:前端开发核心语言,实现网页动态交互。
  • 2. 编程范式

  • 面向过程(C)、面向对象(Java)、函数式编程(Haskell)。
  • 六、计算机发展与应用趋势

    1. 技术演进

  • 计算机发展阶段: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未来方向:量子计算、生物计算、边缘计算。
  • 2. 应用领域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物联网(智能家居)、区块链(去中心化账本)。
  • 引用来源

  • 计算机发展历程与数制转换:
  • 数据表示与存储:
  • 进程与线程:
  • 网络协议与安全: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编程语言示例:
  • 未来趋势: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