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端午》唐·李白

admin12025-07-26 18:10:02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李白的作品中与端午节关联较密切的是《江上吟》,而用户提到的《端午》一诗存在信息偏差。以下整理相关古诗及解析,供参考:

一、李白的《江上吟》——对屈原的致敬之作

《江上吟》

唐·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端午》唐·李白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解析

  • 此诗是李白客居江夏(今武汉)时所作,虽未直接描写端午节,但通过江上泛舟的场景,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诗中“屈平词赋悬日月”以屈原的文学成就对比楚王的奢华台榭,凸显精神永恒的主题。
  • 后四句“兴酣落笔摇五岳”等,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呼应了端午节纪念屈原时对气节与理想的追思。
  • :网传李白《端午》(如“端午临中夏”四句)实为误引,该诗并非李白所作。

    二、其他经典端午节古诗

    1.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解析:直言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慨历史冤屈难以洗刷,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刻。

    2.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解析:描绘宋代端午习俗(浴兰汤、缠彩线、挂符箓),并寄托对爱人的深情,充满生活气息。

    3.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解析:以龙舟竞渡的悲壮场景,哀叹屈原的忠魂不返,强调《离骚》的精神永存。

    4.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解析:展现晚年陆游在端午节的闲适生活,包粽子、插艾草、配药方,充满田园意趣。

    5.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解析:借端午抒发家国之痛,以屈原(灵均)自喻,表达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三、端午节古诗的常见主题

    1. 纪念屈原:如文秀、张耒的诗,强调屈原的忠烈与历史意义。

    2. 民俗描写:苏轼、陆游的作品记录浴兰、食粽、竞渡等习俗。

    3. 人生感怀:李白、文天祥等借端午抒写对功名、气节、理想的思考。

    四、争议与勘误

  • 李白与端午节:李白并未创作标题为《端午》的诗,仅《江上吟》因提及屈原被后人关联至端午节。
  • 部分网络流传的“李白《端午》四句”实为误传,需注意甄别。
  • 如需更多诗词原文或解析,可参考文内标注的网页来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