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

admin62025-07-25 03:35:02

以下是《乡下人家》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要素与任务驱动理念,聚焦文本精读与情感体悟,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独特、迷人”的田园意境。

2.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普通景物(如瓜架、鸡鸭、院落)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掌握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语言的方法。

3. 知识目标:理解“独特、迷人”的内涵,积累“雨后春笋”“月明人静”等词语,背诵精彩段落。

教学重难点

  • 重点: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
  •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平凡景物表达情感,并迁移运用至实际写作。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顾画面(3分钟)

    1. 音乐渲染: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展示乡村风光图片(瓜架、竹林、鸡鸭等),引导学生回忆第一课时梳理的乡村图景。

    2. 提问衔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乡下人家的哪些场景?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瓜藤攀檐、鸡鸭觅食、院落晚餐等)

    3. 引出中心句:“为什么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何时,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板书:独特、迷人)

    二、精读品析,感悟“独特”(25分钟)

    任务驱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感兴趣的场景,完成“读—画—品—诵”四步学习。

    1. 示例引导:瓜藤攀檐图(第1自然段)

  •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 :抓住“攀、爬、挂”等动词,体会动态美;对比“石狮子、旗杆”,感受“别有风趣”的生机(拟人、对比手法分析)。
  • :配乐朗读,尝试背诵。
  • 2. 小组合作探究(任选一场景)

  • 场景A:雨后春笋图
  • 关键词:“探出头来”(拟人手法,表现春笋的活泼与生命力)。
  • 场景B:鸡鸭觅食图
  • 关键词:“率领、大踏步”(拟人化描写,展现鸡的威严与悠闲)。
  • 场景C:院落晚餐图
  • 关键词:“天高地阔、自然和谐”(体会人与自然的融合)。
  •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 修辞手法:总结拟人、对比的运用(如“纺织娘唱催眠曲”赋予秋夜宁静的诗意)。
  • 情感升华:通过普通场景展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诗意,体现“独特”在于自然,“迷人”在于和谐。
  • 三、回归整体,深化主题(7分钟)

    1. 朗读升华:全班齐读结尾段,思考“独特、迷人”的具体表现(如四季皆美、动静结合)。

    2. 思维导图:板书梳理场景与情感关联,形成“自然美—生活美—和谐美”的层次。

    3. 情感迁移:提问“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风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身边之美。

    四、拓展迁移,创意表达(10分钟)

    1. 写作任务:模仿课文写法,以“城市人家”或“校园一景”为题,用拟人、对比等手法描写一处场景。

    2. 展示点评:小组内分享作品,推荐优秀片段全班展示,师生共评语言特色与情感表达。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自然生机(瓜藤、春笋)

    迷人:和谐生活(鸡鸭、院落)

    情感:热爱田园、向往自然

    穷人教学设计-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特色

  • 任务驱动:以“宣传乡村美景”为主线,通过绘制图景、撰写标语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 读写结合:从文本品析到创意写作,实现语言积累与表达能力的双向提升。
  • 多元评价:结合小组互评、朗诵展示、作品分享,全面关注学生参与度与思维深度。
  • 此设计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融合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既落实语言品析目标,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表达能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