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代表作,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开篇,以雄放的语言和激昂的格调塑造了一位边塞游侠少年的英雄形象,寄寓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壮志。以下是对这两句的逐层赏析:
一、意象与象征
1. “白马”的意蕴
白马象征着纯洁、高贵与忠诚,在传统文化中常与英雄形象关联。诗中“金羁”(金色马笼头)的装饰,通过色彩对比(白与金)强化了视觉冲击力,烘托出少年游侠的英武之气。
白马“连翩西北驰”的动态描写,既暗示边疆战事的紧迫性(西北为匈奴、鲜卑活动频繁之地),又隐喻游侠少年奔赴战场的决绝姿态,展现其“捐躯赴国难”的使命感。
2. “连翩”的修辞效果
“连翩”形容骏马飞驰的迅捷与连贯,如飞鸟般轻盈矫健,不仅刻画了马匹的奔腾之姿,更暗含少年游侠骑术高超、行动果敢的形象。
这一动态描写与静态的“金羁”形成对比,动静结合间凸显人物英姿,为后文铺陈武艺与战功埋下伏笔。
二、结构与艺术手法
1. 起调突兀,先声夺人
曹植以“白马”开篇,未见其人先见其马,采用“烘云托月”手法,以马衬人,既制造悬念,又渲染出边疆战事的紧张氛围。
“借问谁家子”的设问句式,自然过渡到对游侠身份的揭示,结构上形成“特写镜头—全景展开”的叙事节奏。
2. 语言凝练与画面感
两句仅十字,却通过“饰”“驰”两个动词勾勒出完整场景:白马的华美装饰与疾驰身影,构成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极具电影镜头般的张力。
诗中“西北”指向地理方位,暗含对历史背景的呼应(汉代以来西北边疆多战事),赋予诗句历史厚重感。
三、情感与主题
1. 英雄气概的奠基

这两句以马喻人,奠定了全诗“雄放悲慨”的基调。白马的“金羁”象征少年对功名的追求,而“西北驰”则彰显其保家卫国的热血,呼应后文“视死忽如归”的崇高精神。
游侠形象实为诗人自我的投射,曹植借此表达对“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理想的热切向往,暗含对个人命运的期许。
2. 时代精神的凝聚
诗句中“西北驰”的紧迫感,折射出三国时期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而游侠少年“扬声沙漠垂”的功绩,则凝聚了时代对英雄的呼唤与赞颂。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以精炼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雄浑的节奏,成功塑造了一位奔赴国难的少年英雄形象。它不仅展现了曹植“骨气奇高”的诗风,更通过象征与叙事手法的结合,将个人抱负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代边塞诗中的经典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