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工作计划(学校电教工作计划)

admin22025-07-22 01:55:02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全面落实“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围绕“设备高效应用、资源共建共享、教师能力提升、学生素养培育”四大方向,推动学校电教工作创新发展,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二、工作目标

1. 基础建设:确保多媒体设备覆盖率100%,重点升级录播教室和智慧教室设施,优化校园网络稳定性。

2. 教师能力:实现90%以上教师掌握电子白板、课件制作及数据分析工具,培养10名校级信息化教学骨干。

3. 资源开发:建成校级学科资源库,涵盖80%课程知识点,实现跨年级共享。

4. 学生发展:开设编程、人工智能选修课,组织学生参与省级以上信息技术竞赛,获奖率提升20%。

5. 安全管理:完善电教设备使用规范,全年设备故障率控制在5%以内。

三、重点任务与措施

(一)强化基础设施管理

1. 设备维护

  • 每月开展电教设备巡检,建立“一机一档”台账,责任到人。
  • 设立24小时报修响应机制,关键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备用库存≥10%。
  • 2. 网络优化

  • 升级校园无线网络至Wi-Fi 6标准,覆盖教学楼、操场等区域,带宽扩容至千兆。
  • (二)分层推进教师培训

    1. 全员基础培训

  • 每学期开展2次集中培训,内容涵盖课件制作(PPT、希沃)、微课设计与录播系统操作。
  • 2. 骨干专项培养

  • 选拔教师参与“人工智能+学科教学”研修班,开发3-5个校本化数字教学案例。
  • 3. 激励机制

  • 举办校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优秀作品纳入绩效考核加分项。
  • (三)深化资源库建设

    电教工作计划(学校电教工作计划)

    1. 资源整合

  • 按学科分类整理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校本课程资源,形成“教案+课件+习题”一体化资源包。
  • 2. 动态更新

  • 每学期组织教师上传原创资源(≥20件/学科),实行积分兑换奖励制度。
  • (四)推进教学应用创新

    1. 课程融合

  • 在数学、科学等学科试点“虚拟实验”和“数据可视化”教学,每学期推出2节区级示范课。
  • 2. 学生活动

  • 成立“创客社团”,开展3D打印、机器人编程竞赛;举办“数字文化节”,展示学生数字作品。
  • (五)完善评估与保障

    1. 过程监控

  • 建立电教设备使用率月度报表,纳入教研组考核。
  • 2. 成果验收

  • 学期末开展“三个一”评估:一次教师技能考核、一次资源库使用调研、一次学生信息素养测评。
  • 四、月度工作安排

    | 月份 | 重点任务 |

    |-|--|

    | 3月 | 设备全面检修;启动教师基础技能培训;制定资源库建设方案 |

    | 4月 | 开展课件制作比赛;启动“智慧课堂”试点班 |

    | 5月 | 组织学生编程竞赛;骨干教师外出研修 |

    | 6月 | 学期资源上传验收;信息化教学成果展 |

    | 9月 | 新教师专项培训;升级校园网络设施 |

    | 10月 | 举办数字文化节;推进虚拟实验课程 |

    | 11月 | 开展设备安全演练;筹备年度电教工作总结 |

    | 12月 | 年度评估与表彰;制定下一年度计划 |

    五、保障机制

  • 组织保障:成立电教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教务处、信息中心协同落实。
  • 经费保障:年度预算中单列电教专项经费(建议占比≥8%),优先用于设备更新和教师培训。
  • 六、预期成果

    通过本计划实施,预计实现:

    1. 教师信息化教学达标率提升至95%,学生数字作品区级以上获奖≥15项。

    2. 建成覆盖全学科的数字资源库,资源利用率达80%以上。

    3. 形成“管理规范、应用创新、师生共进”的电教生态体系。

    如需具体实施方案或模板,可参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学校实际需求调整细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