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水厂(自来水)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总结,涵盖水源保护、生产管理、水质监管、用户管理及设施维护等方面,结合国家法规与行业规范整理而成:
一、水源保护管理
1. 保护区划分
水源地划分为核心区、防护区和主要补给区,核心区禁止建设非取水设施、堆放污染物,防护区限制工业项目并规范污水排放。
浅层水厂防护区禁止新建工业项目,深层水厂需限制污水排放方式,防止渗漏。
2. 水质监测
环保与水务部门定期监测水质,确保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卫生部门参与抽检并公示结果。
二、生产运行管理
1. 设备与工艺规范
供水设备需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运行;新装或改装管道需经水厂审批,禁止私接。
水处理工艺(如曝气、过滤、加氯等)需符合操作规程,净水工需持健康证上岗,穿戴规范。
2. 供水安全

确保24小时不间断供水,因维修或事故需停水时,须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紧急情况需边抢修边报备。
二次供水设施需定期清洗消毒,防止水质污染。
三、水质管理
1. 检测标准
出厂水需符合《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包括微生物、毒理学指标及感官性状要求,如浑浊度≤1NTU,余氯≥0.3mg/L。
管网水与用户端水质需定期抽检,异常时启动应急处理并公示。
2. 卫生管理
工作人员需定期体检,禁止患传染病者上岗;生产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落实防污染措施。
四、用户与收费管理
1. 用水申请与规范
用户新装、改装或变更用水性质需书面申请,经水厂审批后施工,禁止转供或盗用公共供水。
非居民用水(如绿化、消防)需定点计量,按生活用水价格收费。
2. 水费与计量
水费实行定价,用户需按时缴费;水表需经法定机构检定,确保计量准确。
阶梯收费:基础用量内低价,超量部分加价,特殊用水(如养殖、红白事)需提前报备。
五、设施维护与应急
1. 管网维护
供水管网定期巡查,核心设施(如蓄水池、泵站)每月检修,破损管道需48小时内修复。
施工影响供水设施时,建设单位需与水厂协商保护方案。
2. 应急处理
制定水质污染、设备故障等应急预案,配备抢修队伍与物资,重大事故需2小时内上报。
六、违规处罚
企业责任:水质不达标、擅自停水或未及时抢修的,责令整改并罚款,严重者停业整顿。
用户责任:盗水、私接管道、破坏设施等,处赔偿金2-3倍罚款,构成犯罪者追究刑事责任。
依据与参考

法规标准:《城市供水条例》(国务院令第158号)、《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
管理制度:水源保护分区、设备操作规范、水质检测流程等详见网页1、17、61等。
如需具体条款或区域实施细则,可进一步查阅相关法规原文或地方水务部门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