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政治理论学习不足
理论学习流于形式:集中学习次数少,存在应付检查现象,对党的政策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如对乡村振兴政策理解不透彻)。
政治敏锐性不足:对网络错误言论、封建迷信活动(如算命拜佛)未及时制止,党员教育管理松散,流动党员失联现象突出。
2. 工作作风不实
形式主义问题:注重“面子工程”,如环境整治仅覆盖主干道;工作汇报材料存在虚报,台账重形式轻实效。
官僚主义倾向:决策“一言堂”,群众意见征求不足(如修路占地未充分协商);个别干部作风霸道,用权力压制群众诉求。
3. 服务群众意识薄弱
民生政策执行偏差:低保、五保审核不严,存在“人情保”;惠农资金(如生态公益林补贴)未足额发放到户。
脱离群众现象:村干部驻村时间少,年轻村民不熟悉;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矛盾调解回避推诿。
4. 纪律与廉洁问题
铺张浪费:办公用电、纸张浪费严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接受村民土特产。
党性修养不足:面对困难工作畏难(如征地拆迁),存在“老好人”思想;个别干部利用职权谋私(如发展党员收费)。
二、原因分析
1. 思想根源
宗旨意识淡化,未摆正“为了谁、依靠谁”的位置,重上级任务轻群众需求。
政绩观偏差,追求短期成效,忽视长远规划。
2. 能力短板
干部学历偏低,政策解读和执行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方法。
3. 制度漏洞
村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公开透明度不足;考核机制重材料轻实绩。
三、整改措施
1. 强化理论学习与党性教育
制度保障:制定月度学习计划,结合案例研讨(如惠农政策解读),邀请党校专家授课。
实践结合:设立“党员示范岗”,要求干部每月入户走访10户以上,记录民情日记。
2. 改进工作作风
决策民主化:重大事项需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杜绝“一言堂”。
精简事务性工作:减少台账报表,每月集中1天处理材料,其余时间下沉一线。
3. 提升服务效能

民生问题整改:重新核查低保户资格,公示结果;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推行村干部坐班制。
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水渠维修、路灯安装等承诺事项,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公开。
4. 加强监督与廉政建设
完善监督机制: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季度审计村级财务;设立群众意见箱,匿名反馈渠道。
严明纪律:签订廉洁承诺书,严禁婚丧宴请超标;对违纪干部通报批评,严重者移交纪委。
四、典型案例参考
问题案例:某村虚报双季稻种植面积骗取补贴,被上级督查发现后整改。
整改案例:通过“村民议事会”协商解决道路占地矛盾,实现零。
数据来源:以上内容综合自各地村两委对照检查材料及整改报告,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