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长相思》、李煜《相见欢》

admin12025-07-09 04:55:02

作品原文

>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创作背景

此词为李煜前期作品,主要反映思妇对离人的思念,题材虽涉宫廷男女情爱,但语言空灵,情感含蓄。其创作背景与李煜早期深宫生活相关,未经历亡国之痛,故情感表达相对单纯。

艺术特色

1. 意象与意境

  • 以“山远天高”“烟水寒”的远景渲染秋意萧瑟,枫叶如丹的炽烈反衬相思之深。
  • “菊花开,菊花残”通过季节更迭暗示时间流逝,强化了离人未归的焦灼感。
  • 结尾“一帘风月闲”以景结情,刻画思妇无心赏景的孤寂心境。
  • 2. 语言与手法

  • 全词未直接描写思妇外貌或情态,而是通过眼中之景折射胸中之情,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 对比手法鲜明:山水的苍茫与相思的浓烈、塞雁南归与离人未还形成反差,深化主题。
  • 3. 名家评价

  • 俞陛云赞其“句句写秋怨而深藏不露”,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境界阔远。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的创作可能受此词启发。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赏析

    作品原文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长相思》、李煜《相见欢》

    创作背景

    此词为李煜亡国后被囚汴京时所作,属后期词作。词中“离愁”实为亡国之痛与去国之思的具象化表达,情感沉郁哀婉,突破了早期宫廷词的绮丽风格。

    艺术特色

    1. 意象与象征

  • “残月如钩”象征人生残缺,“梧桐深院”隐喻囚徒生活的封闭与压抑,“锁清秋”的“锁”字将自然秋意与词人命运捆绑,深化孤寂感。
  • 下片以“丝”喻愁,抽象情感具象化,“剪不断,理还乱”的悖论式表达凸显愁绪的纷繁无解。
  • 2. 情感与结构

  • 上片写景冷寂,下片抒情直切,情景交融。末句“别是一般滋味”以不可言说之“味”收束,留下无尽余韵,被沈际飞评为“深尝者说不破”。
  • 声韵上,平仄交替的句式(如“断”“乱”的仄声插入)形成顿挫感,贴合愁思的断续与压抑。
  • 3. 名家评价

  • 王国维称李煜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此词即体现其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抒怀的转变。
  • 唐圭璋评其“凄惋已极”,以白描手法直击人心,亡国之痛跃然纸上。
  • 两首词对比

    1. 主题差异

  • 《长相思》借思妇之口写离愁,情感含蓄;《相见欢》直抒亡国哀痛,情感浓烈。
  • 2. 艺术风格

  • 《长相思》语言清丽,以景寓情;《相见欢》白描与比喻并用,更具冲击力。
  • 3. 历史地位

  • 二者均体现李煜词“语言自然,意境深远”的特点,但《相见欢》因融家国之恨,被视作宋初婉约词的开山之作。
  • 参考来源

    李煜《长相思》、李煜《相见欢》

  • 《长相思》解析:
  • 《相见欢》解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