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朝花夕拾》原文

admin22025-07-08 13:05:03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于1926年的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10篇散文和1篇《小引》、1篇《后记》。以下是十篇散文的篇目及其核心内容与原文节选:

十篇散文目录与内容概要

1. 《狗·猫·鼠》

  • 主题:以动物喻人,讽刺虚伪的“正人君子”。通过描写对猫的厌恶(如玩弄猎物、媚态等),影射现实中恃强凌弱、表里不一的伪善者。
  • 原文节选
  • >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

    2. 《阿长与〈山海经〉》

  • 主题:回忆保姆长妈妈,表达对其淳朴善良的感激。文中尤其感激她赠予《山海经》的温情。
  • 原文节选
  •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3. 《二十四孝图》

  • 主题: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尤其反感“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
  • 原文节选
  • > “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4. 《五猖会》

  • 主题:揭露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记述儿时渴望看庙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的痛苦经历。
  • 原文节选
  • >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朝花夕拾》原文

    5. 《无常》

  • 主题:借鬼神形象“无常”讽刺现实中的“正人君子”,赞颂无常的人情味与公正。
  • 原文节选
  • > “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而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主题:对比童年乐园百草园与封建私塾的枯燥,呼吁解放儿童天性。
  • 原文节选
  •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 《父亲的病》

  • 主题:揭露庸医害人,反思封建医疗的愚昧。回忆父亲临终前被庸医耽误治疗的往事。
  • 原文节选
  • > “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药引是‘蟋蟀一对’,还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8. 《琐记》

  • 主题:记述离开家乡求学的过程,批判洋务派教育的“乌烟瘴气”。
  • 原文节选
  • >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9. 《藤野先生》

  • 主题:追忆日本留学时的恩师藤野先生,赞颂其严谨治学与无民族偏见的品格。
  • 原文节选
  • >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10. 《范爱农》

  • 主题:哀悼友人范爱农的悲剧命运,反思辛亥革命的局限与知识分子的困境。
  • 原文节选
  • >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和他的夫人。”

    《朝花夕拾》原文获取建议

    由于篇幅限制,此处无法提供完整原文,但可通过以下途径阅读:

    1. 出版物:购买《鲁迅全集》或单行本《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权威版本)。

    2. 电子资源:访问“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或“维基文库”等平台查阅。

    3. 经典篇章节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名篇,可参考网页46、27中的部分引文。

    延伸阅读价值

  • 思想性:通过个人经历折射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兼具文学性与历史价值。
  • 艺术特色:抒情与议论交织,语言幽默犀利,如《狗·猫·鼠》的讽刺笔法、《无常》的鬼魅叙事。
  • 教育意义:书中对儿童教育、封建礼教的批判至今仍有现实意义,适合作为青少年批判性思维的启蒙读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