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是清代学者孙洙(号蘅塘退士)与其夫人徐兰英共同编选的唐诗选集,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收录了77位诗人的311首作品,涵盖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律诗、绝句等多种体裁。其编选标准以“脍炙人口、易于传诵”为核心,旨在作为儿童启蒙读物,故入选诗歌语言通俗、情感真挚,且富含哲理。以下为代表性分类及作品举例:
1. 五言绝句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七言绝句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 五言律诗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 乐府诗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经典唐诗50首精选
以下50首唐诗为历代传诵最广、入选教材频次最高的作品,涵盖山水田园、边塞征战、家国情怀、人生哲理等主题:
1. 李白
《静夜思》: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语言极简而意境深远。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尽长江三峡的壮阔。
2. 杜甫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史之乱中的家国悲歌。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誉为“七律之冠”。
3. 王维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以物喻情的典范。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禅意与画境的完美结合。
4. 其他诗人代表作
贺知章《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拟人化自然之美的经典。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时空交错的深情。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傲人格的象征。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坚韧生命力的礼赞。
三、文化价值与争议
1. 选诗标准
编选者孙洙注重诗歌的普及性与教育意义,但因此遗漏了李贺等风格奇崛的诗人。
2. 启蒙作用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成为经典名言,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普及。

3. 后世影响
作为中小学教材的核心内容,这些诗歌塑造了中国人对自然、历史与情感的审美认知。
完整诗作列表及赏析可参考来源:
《唐诗三百首》分类目录与赏析
经典50首的详细解读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