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笔记,《呼兰河传》好词好句

admin32025-05-22 11:25:02

1. 主题思想与时代背景

《呼兰河传》以萧红的故乡呼兰河城为背景,通过童年视角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与人性百态。小说展现了封建愚昧、麻木冷漠的社会氛围,如人们对大泥坑的妥协、对鬼神迷信的狂热,以及对小团圆媳妇等弱势群体的摧残。茅盾评价其“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深刻揭示了旧中国农村的生存困境与精神枷锁。

2. 人物形象分析

  • 小团圆媳妇:12岁童养媳因“不守规矩”被婆婆虐待致死,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她的悲剧源于、烫热水等迷信“治疗”,最终成为愚昧社会的牺牲品。
  • 祖父:唯一给予萧红温暖的人,象征童年中自由与爱的精神家园。后花园的描写(“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与祖父的互动,成为全书最明亮的篇章。
  • 有二伯:既可怜又可笑的边缘人物,偷窃却无人指责,反映底层人民在困顿中的扭曲生存状态。
  • 3. 艺术特色与写作手法

  • 儿童视角:以天真口吻叙述残酷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例如对火烧云、后花园的描写充满诗意,反衬小城生活的压抑。
  • 象征与讽刺:大泥坑象征社会顽疾,人们宁愿忍受灾难也不愿改变;扎彩铺的华丽纸扎讽刺现实生活的贫瘠与对来世的寄托。
  • 散文化结构:打破传统小说叙事,以空间和情感为线索串联故事,如街道、、放河灯等场景的碎片化描写,构建出呼兰河的整体风貌。
  • 《呼兰河传》好词好句摘录

    1. 环境描写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呼兰河传》好词好句

  • 严寒的冬天:“严冬一封锁大地,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几尺长的裂缝随处蔓延。”
  • 火烧云:“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着了火……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
  • 后花园的生机:“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儿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2. 人物刻画

  • 有二伯的孤独:“你撞我还是白撞……若有胆子撞,就撞那个穿靴子鞋的!”(与砖头对话的场景)
  • 团圆媳妇的绝望:“她的头发被撕下来,她的腿被打断了,但她只是说:‘我要回家。’”
  • 3. 讽刺与批判

  • 大泥坑的荒诞:“呼兰河人虽然深受其苦,却从未填平泥坑,因它能提供‘福利’——吃瘟猪肉时自欺欺人的借口。”
  • 迷信的愚昧:“的鼓声像迷路者的呜咽,而围观者却笑着称其为‘热闹’。”
  • 4. 哲理性句子

  • 生存的麻木:“那里的人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工作,生老病死都一声不响地办理。”
  • 人性的矛盾:“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
  • 《呼兰河传》通过诗意的语言与冷峻的批判,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个体的挣扎与集体无意识的麻木。其好词好句既包含童真视角下的自然之美,又暗含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值得反复品读。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呼兰河传》好词好句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