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保证书_被取保候审人不得进入什么场所

admin22025-05-20 09:35:03

根据《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2022年修订)及相关法律文件,取保候审保证书的要求以及被取保候审人禁止进入的场所规定如下:

一、取保候审保证书的核心要求

1. 保证人的义务

保证人需监督被取保候审人遵守法律规定,包括但不限于:

  • 及时报告被保证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如擅自离开居住地、干扰证人等)。
  • 若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不愿继续担保,需在3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由决定机关责令重新提出保证人或变更强制措施。
  • 2. 保证书内容

  • 需明确保证人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及履行义务的承诺。
  • 需载明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时保证人可能面临的罚款(一般500-2000元)或刑事责任。
  • 3. 法律后果

  • 若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保证人未及时报告,将面临罚款;若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二、被取保候审人禁止进入的场所

    根据《规定》第七条,决定机关可责令被取保候审人不得进入以下五类特定场所:

    1. 可能导致再次犯罪的场所

  • 如曾实施犯罪的地点或同类高危区域。
  • 2. 妨害社会秩序或他人正常活动的场所

  • 例如所、集会区域等可能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地点。
  • 3. 与涉嫌犯罪相关的场所

  • 包括犯罪预备地、赃物藏匿地或涉案人员聚集地。
  • 4. 可能妨害诉讼活动的场所

  • 如证人住所、证据存放地等可能干扰案件侦查的地点。
  • 5. 其他可能影响取保候审执行的场所

  •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由司法机关裁量确定。
  • 三、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1. 居住地限制

    取保候审保证书_被取保候审人不得进入什么场所

  • 被取保候审人一般不得离开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变更居住地需经执行机关批准,并重新确定执行派出所。
  • 2. 外出审批

    取保候审保证书_被取保候审人不得进入什么场所

  • 因工作、就医等需离开居住地的,需向派出所提交书面申请,注明事由、路线等,经批准后方可出行。
  • 3. 违规后果

  • 违反场所禁令或擅自外出,可能被没收保证金、变更强制措施(如监视居住或逮捕)。
  • 四、法律依据与更新

  • 上述规定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至第七十三条,以及2022年修订的《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
  • 新增条款强调对“特定场所”的细化解释,以增强执行可操作性。
  • 如需具体案件中的场所限制清单,建议咨询办案机关或律师,因其裁量权需结合案情综合判断。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