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常规管理,夯实德育基础
1. 行为规范养成
政教处强调通过"三勤检查"(上课、早自习、晚自习)、"三时段考勤"(早操、午休、晚寝)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例如每日7:00前完成教室/卫生区清扫,课间操队列标准化管理,每周循环调整座位等制度,确保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2. 班集体建设
要求班主任在开学两周内完成班干部竞选、职责分工及培训,每月召开班委会指导工作。通过班级日志制度、周主题班会(如"自律自强"专题)和每月黑板报评比,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二、突出安全教育,构建防护体系
1. 多维教育机制
落实"1530"安全教育模式: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五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30分钟安全教育。重点开展防溺水、防欺凌、应急疏散演练(每月1次消防/地震演练),并通过"校讯通"平台每日推送安全提示。
2. 特殊时期管理
针对疫情防控等突发情况,严格执行晨午检、缺勤追踪制度,建立"班主任-家长-政教处"三级联络网。如疫情期间开展"中国加油"主题云班会,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三、深化德育实效,创新育人路径
1. 主题教育融合
结合传统节日(清明祭扫、国庆演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感动中国》等影视资源进行价值观引导。政教处要求每月组织1次法治教育(如宪法学习)、心理健康团辅活动。
2. 特殊群体关怀
建立学困生档案,实施"1+N"帮扶机制(1位教师对接多名学生)。每周至少与5名学生谈心,对异常行为(如旷课超4小时)启动家校协同干预程序。
四、完善协同机制,凝聚教育合力
1. 家校共育平台
通过家长会(每学期至少2次)、家访(月均5户)及数字化平台(绿叶育人系统)实现信息互通。特别要求对留守学生实行"每周1电访+每月1面谈"制度。
2. 科任教师联动
每月组织班教导会,协同分析学情。建立"班主任—学科教师—生活老师"协同台账,针对课堂纪律、作业质量等问题实施联合诊断。
五、强化专业发展,提升履职能力
1. 能力建设要求
政教处通过班主任例会(每周1次)、专题培训(如危机处理)和德育论文评选(每学期1篇)促进专业成长。强调掌握心理辅导技术、新媒体沟通技巧等核心能力。
2. 履职监督机制
执行"五到位"标准:晨读/两操/班会/活动/晚寝必须现场组织。政教处通过班级量化考核(含卫生/纪律/学业进步等12项指标)实施月度评比,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评估。
总结建议:初一班主任需特别关注小升初过渡期的适应性教育,在政教处强调的框架下,重点加强班规内化、学法指导、同伴关系构建。建议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学生发展,运用数字化工具(如电子班牌)提升管理效能,同时注意留存过程性材料(如主题班会视频、谈心记录)以备学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