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核心,通过冬季长跑活动提升学生体质,培养坚韧意志,形成校园阳光体育文化,同时结合公益元素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单位负责人
副组长:分管体育副校长/部门主管
成员:体育教师、班主任、校医等
职责:统筹活动规划、安全保障、数据统计及宣传动员。
三、活动对象与时间
对象:全体学生或特定年级(如小学5-6年级、中学各年级)。
时间:通常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覆盖冬季及初春。
起跑仪式:选择法定工作日举行,通过集体跑步或特色活动启动。
四、活动内容
1. 每日长跑里程
分年级设定基数(例:小学低年级500米,中年级800米,高年级1000米;中学生1500-2000米)。
法定工作日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组织校内跑步,节假日自主完成并记录里程。
2. 特色形式
虚拟路线:模拟长征路线或红色教育基地,增强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公益结合:累计里程兑换“公益树苗”,种植虚拟或实体树木,强化环保理念。
3. 阶段性目标
分阶段递增里程,如初期适应期、中期强化期、后期巩固期,逐步提升耐力。
五、实施细节
1. 校内安排
分区域分时段跑步(例:低年级绕教学楼,高年级操场跑圈)。
配备教师随队监督,确保队形整齐、安全有序。
2. 校外监督
家长配合记录节假日跑步数据,通过“监督卡”反馈。
严禁在有机动车道路跑步,建议选择社区、公园等安全场所。
3. 特殊群体管理
因病或身体不适者需提交免跑申请,可参与低强度替代活动(如散步、拉伸)。
六、宣传与动员

前期宣传:通过班会、家长信、校园广播等渠道解读活动意义,强调长跑对心肺功能、免疫力提升的益处。
激励机制:
班级周里程排行榜,颁发“优秀组织奖”“先进个人”称号。
长跑里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七、安全与健康保障
1. 科学热身:跑步前进行5-10分钟动态拉伸(如踝关节绕环、弓步压腿)。
2. 呼吸技巧:采用“两步一吸、两步一呼”节奏,寒冷天气用鼻呼吸或口鼻交替呼吸。
3. 着装建议:分层穿衣(内层速干、中层保暖、外层防风),佩戴手套、帽子防冻伤。
4. 应急处理:校医全程待命,应对肌肉痉挛、极点反应等突发情况。
八、活动总结与表彰

数据统计:班级汇总总里程,校级统计整体完成率。
成果展示:发布活动纪录片、优秀案例集,举办总结大会。
奖项设置:优秀班级、个人、创意组织奖等,结合物质与荣誉奖励。
九、注意事项
避免空腹或饱腹跑步,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及更换干爽衣物。
强调诚信记录,严禁虚报里程,定期抽查数据真实性。
通过科学规划与趣味性设计,冬季长跑活动不仅能提升体质,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坚持精神。实际执行中需因地制宜调整方案,确保安全与效果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