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工作总结(做关工委工作的体会?)

admin22025-05-12 12:35:02

以下是关于关工委工作的总结及体会,结合实际案例与经验反思,从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等多个维度展开:

一、2025年关工委工作成效总结

1. 强化组织建设,发挥“五老”优势

关工委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核心力量,通过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社区干部全力配合”的工作格局。例如,某社区通过成立老党员义务监督队,对青少年上网行为进行引导教育,有效减少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现象。

2. 创新教育活动,深化思想引领

  • 思想政治教育:全年开展讲座、座谈会等50余场,覆盖2000余人次,邀请榜样人物分享成长经历,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
  • 社会实践:组织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30余次,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如某校开展“大手牵小手”文明宣传活动,青少年与党员干部共同宣传公益理念。
  • 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开展心理健康讲座20余场,覆盖3000余名学生,帮助青少年应对心理压力。
  • 3. 家校社协同,构建关爱网络

    通过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形式,提升家长教育能力。例如,某校通过“德育导师制”让退休教师与特殊学生结对帮扶,显著改善学生行为习惯。

    4. 科技与德育结合,激发创新潜能

    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吸引300余名学生参与,培养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关工委工作的核心体会

    1. 真诚与尊重是沟通的基础

  • 在与青少年、家长及教师沟通时,需以平等姿态倾听需求,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例如,通过家访了解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针对性提供帮扶,建立信任关系。
  • 退休教师通过“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双管齐下的方式,帮助特殊学生重拾自信,体现“教育无小事,细节见真情”。
  • 2. 资源整合与多方协作是关键

  • 关工委需联动社区、学校、家庭及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如某社区通过“关工委+妇联+团委”协作机制,为困境儿童提供物质援助和心理支持。
  • 利用《关心下一代周报》等媒介,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社会影响力。
  • 3. 持续学习与创新是动力源泉

  • 定期组织老同志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理健康知识等,提升专业素养。
  • 创新活动形式,如“故事爸妈进班”“网上祭英烈”等,增强青少年参与兴趣。
  • 4. 实践导向与问题反思不可忽视

  • 工作中发现城乡活动参与度不均衡、心理健康资源不足等问题,需通过加强乡村宣传、增设心理咨询点等措施改进。
  • 例如,某校通过增设“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提供减压设备与专业服务,成为师生心灵成长的“避风港”。
  • 三、未来工作方向

    1. 深化基层建设:推动“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完善乡村地区活动宣传与资源下沉。

    2. 科技赋能教育:探索线上教育平台,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沉浸式德育活动。

    3. 扩大志愿者队伍:吸纳更多年轻志愿者参与,形成“老带新”传承机制。

    关工委工作总结(做关工委工作的体会?)

    4. 强化品牌打造:结合地域特色,培育如“爱心毛衣编织”“科技创新挑战赛”等品牌项目,增强社会影响力。

    关工委工作既是责任,更是情怀。通过“真诚沟通、资源整合、持续创新”三驾马车,才能真正实现“用爱与智慧守护下一代”。未来需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