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既有对传统节日的礼赞,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以下是部分经典作品及杜甫《登高》的详细解析:
一、经典重阳诗词选录
1.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 苏轼《定风波·重阳》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5.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二、杜甫《登高》深度解析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时年56岁,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此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地方割据、民生凋敝,杜甫因贫病交加、壮志难酬,登高时触景生情,写下这首“七律之冠”。
2. 内容与艺术特色
3. 历史评价
三、重阳诗词的文化意蕴
重阳诗词常以登高、赏菊、饮酒为意象,承载了古人三种情感:
1. 思亲怀乡(如王维诗);
2. 人生迟暮之叹(如杜甫、李清照诗);
3. 豁达超脱(如苏轼、毛泽东诗)。
这些作品既是对节俗的记录,也是中国文人生命意识的深刻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首诗的背景或赏析,可参考相关文献或具体诗句的解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