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作文,端午节作文600字左右

admin82025-05-11 13:15:02

粽香里的端午情

农历五月初五,艾草飘香,粽叶裹情,又到了我最期待的端午节。这个节日不仅是舌尖上的盛宴,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与家人的温情。

一、粽香里的传承

清晨,奶奶早已备好青翠的粽叶、雪白的糯米和蜜枣。她将粽叶卷成漏斗状,填入糯米,再塞一颗红艳的枣子,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我学着她的样子,却总是手忙脚乱:粽叶松散漏米,线绳缠得歪歪扭扭。奶奶笑着说:“包粽子要用心,就像屈原的诗一样,字字含情。”原来,粽子的棱角象征着屈原刚正不阿的品格,而糯米中的红枣则如他赤诚的爱国之心。当蒸笼里飘出第一缕清香时,我仿佛穿越千年,看到楚国百姓将粽子投入汨罗江的。

二、艾草中的祈愿

门前挂艾草是家乡的习俗。爸爸说,艾叶能驱邪避毒,保佑平安。记得去年端午,爷爷带我去田野采艾草,他指着叶片上的纹路说:“艾草虽苦,却能护人安康,就像生活里的磨难,终会化作守护的力量。”如今,每见艾草摇曳,便想起爷爷的话,也懂了端午不仅是节日的欢愉,更是对健康与平安的祈愿。

三、龙舟上的精神

午后,江边锣鼓震天。龙舟如离弦之箭,桨影翻飞,水花四溅。选手们喊着号子,观众们呐喊助威,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拼搏的热烈。妈妈说:“赛龙舟是为纪念屈原,也教人团结向前。”正如诗中所写,“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这份激昂与协作,正是端午精神的延续。

四、团聚中的温情

傍晚,全家人围坐一桌。剥开粽叶,糯米晶莹如白玉,枣香沁人心脾。外婆讲起黄巢起义时百姓挂艾草避祸的故事,弟弟抢着说:“我包的粽子最好吃!”欢声笑语中,我忽然明白:端午的珍贵,不仅因粽香与传说,更因这围炉共话的温暖。正如苏轼笔下的“佳人相见一千年”,团聚才是节日最深的底色。

关于端午节作文,端午节作文600字左右

端午,是粽叶包裹的乡愁,是龙舟激荡的热血,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根脉。它让我懂得:传统并非遥不可及的古卷,而是浸润生活的烟火气。愿我们既能品粽香之甜,亦能守文化之魂,让端午的情怀永远鲜活于心。

(全文约650字,可酌情删减)

参考与拓展

关于端午节作文,端午节作文600字左右

  • 若需突出个人故事,可加入“第一次学包粽子”的细节(如米漏了、形状怪异等)。
  • 若侧重文化内涵,可引用屈原《离骚》名句或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等诗词。
  • 若写赛龙舟场景,可描述鼓声、水花与观众的热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