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书”相关的成语
1. 罄竹难书
释义:用尽所有竹子也写不完罪行,形容罪行极多。
出处:源自隋唐时期李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后成为经典成语。
2. 书香门第
释义:世代以读书为传统的家庭,强调文化传承。
同义词:书香世家、书香人家。
3. 史不绝书
释义:史书上不断有记载,指某类事件频繁发生。
例句: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记载可谓史不绝书。
4. 书空咄咄
释义:形容失意时在空中虚写文字,表达愤懑或无奈。
文化背景:出自《世说新语》,带有文人特质。
5. 公车上书
释义:古代举人进京应试时上书言事,后泛指知识分子上书献策。
6. 其他相关成语
丹书铁券(帝王赐功臣的免罪凭证)、掉书袋(卖弄学问)、无巧不成书(事情凑巧)等。
二、与“读书”相关的成语
1. 凿壁偷光
释义:形容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
典故:西汉匡衡凿壁借邻居灯光读书。
2. 悬梁刺股
释义:用极端方式保持清醒读书,体现勤学精神。
分指:孙敬悬梁、苏秦刺股。
3. 韦编三绝
释义:孔子反复研读《周易》致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断开,形容读书勤奋。
4. 读书得间

释义:读书能心领神会,抓住关键。
出处:《官场现形记》。
5. 囊萤映雪
释义:车胤用萤火虫照明、孙康借雪光读书,比喻贫寒中苦学。
6. 其他分类成语
刻苦类: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圆木警枕。
方法类:一目十行(泛读)、字斟句酌(精读)。
成果类: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三、成语的文化内涵
历史典故:如“焚书坑儒”反映秦始皇对文化的摧残,“蒋干盗书”源自《三国演义》的反间计。
文人精神:“秉笔直书”强调史官正直,“著书立说”体现学术追求。
社会隐喻:“掉书袋”讽刺卖弄学问,“书呆子”批评脱离实际的读书人。
如需更完整的成语列表,可参考来源网页,其中包含数百个相关成语及详细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