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设计,小学课文全神贯注教案

admin62025-05-04 21:05:03

一、教材分析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记叙法国雕塑家罗丹在修改女像时全神贯注、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和专注精神。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是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典型范例。本课适合四年级学生,旨在培养其通过文本细节体会人物品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挚、咕、痴”等生字,理解“全神贯注、仪态端庄、径自”等词语。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 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角色表演,体会罗丹的专注状态。
  •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类的一切工作值得全神贯注”的深刻含义。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悟罗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培养专注做事的态度。
  • 联系自身实际,体会专注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抓住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全神贯注”的内涵。
  • 难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迁移到习作中。
  •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 活动设计
  • 出示罗丹雕塑作品(如《思想者》),提问:“这些作品为何能成为经典?”
  • 对比罗丹童年成绩差与成年成就的图文资料,引发思考:“罗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 揭示课题,理解“全神贯注”的字面含义,明确学习目标。
  • 2. 初读感知,梳理内容

  • 活动设计
  • 任务一:默读课文,用“谁全神贯注地做了什么?”概括主要内容。
  • (示例: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忘记了客人茨威格。)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小学课文全神贯注教案

  • 任务二:学习生字词,重点指导“挚友”“仪态端庄”“径自”等词语的语境义。
  • 3. 精读品析,感悟“专注”

  • 核心问题:从哪些语句能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
  • 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
  • 1. 动作描写

  •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手不停地挥动。”
  • 活动:学生表演动作,想象罗丹的心理活动,如“这里需要调整,左肩再低一些!”

    2. 神态描写

  • “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消失了……”
  • 活动:对比“醉酒”与“专注”的异同,体会罗丹的忘我状态。

    3. 语言描写

  • “啊,不!还有毛病……对不起,请等一等。”
  • 活动:分角色朗读,感受罗丹对细节的苛求。

  • 小组合作
  • 每组选择一句描写罗丹的语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及作用,完成表格:
  • | 语句 | 描写方法 | 体现的品质 |

    ||||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神态|专注、忘我|

    4. 深化主题,联系生活

  • 讨论与拓展
  • 茨威格说:“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多年学校学到的还要多。”结合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案例:分享学生专注学习的经历,或名人专注故事(如居里夫人、爱迪生)。
  • 写作迁移: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一写同学专注学习的场景。
  • 5. 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 总结:梳理罗丹的专注品质及描写方法,强调“专注是成功的基石”。
  • 作业设计
  • 1. 背诵第二自然段,积累描写人物专注的语句。

    2. 观察家人专注做事的场景,用本节课方法写一段话。

    3. 拓展阅读《中外名人故事》,摘录专注事例。

    五、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小学课文全神贯注教案

    罗丹 → 修改女像 → 忘记挚友

    (语言)“啊,不!还有毛病……”

    (动作)上前、后退、挥动……

    (神态)异样的光、如痴如醉

    → 精益求精、专注忘我

    六、教学反思

  • 通过角色扮演、想象补白等活动,学生能深入体会人物内心,但需注意引导学困生参与讨论。
  • 写作迁移环节可结合班级实际,提供范例支架,降低难度。
  • 拓展阅读推荐需与单元主题结合,强化“专注”品质的普适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