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理解题
1. 这篇短文描写的是(俄罗斯)的(夏季/六月)乡村风光
解析:文章开头明确指出“六月的最后一天”,且多个网页答案均提到“俄罗斯夏季”或“六月”的乡村景象。
2. 根据原文填空
天空是(蓝色)的;空气是(新鲜)的;
花儿是(芳香)的;鸟儿是(欢快)的;
小溪是(碧清)的;农舍是(简陋)的;
“我”的感受是(舒服)的。
解析:答案均源自文中对景物的直接描写,如“均匀的蓝色”“牛奶般新鲜”等。
二、句子理解与修辞分析
3. 判断比喻句
(1) 空气呢——像刚刚挤出的牛奶那样新鲜!(√)
解析:将空气比作“牛奶”,突出其清新纯净的特点,是典型的比喻句。
(2) 其他句子如“溪底的小石仿佛在颤动”属于拟人,并非比喻。
4. 赏析句子表达的情感
(1) “要是睡在那上面,再舒服不过了!”
情感: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沉浸于自然中的惬意。
(2) “六月的最后一天。在周围一望无垠的俄罗啊斯——我的故乡。”
情感:流露对故乡的深情赞美、眷恋与自豪。
三、文本细节与主题分析

5. 文中描写的景物及印象最深的画面
主要景物:天空、动物(云雀、鸽子等)、沟壑、农舍、干草堆等。
印象深刻画面示例:
沟壑与农舍:“小溪顺着沟壑流去……远处闪现大河的碧流”,通过动静结合展现乡村的宁静与生机。
干草堆的描写:“懒洋洋的芳香”与“舒服不过”的体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6. 破折号作用分析
(1) “俄罗啊斯——我的故乡”:解释说明(A)。
(2) “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意思递进(B)。
(3) “沿着沟壑——一边是粮仓……”:转换说明对象(C)。
四、拓展思考
乡村生活的魅力:文中通过视觉(蓝天、彩虹)、听觉(鸟鸣)、嗅觉(青草香)等多角度描写,展现乡村的质朴与生命力,启发读者关注自然之美。
写作手法借鉴:可学习作者使用排比(如动物活动的并列描写)和比喻增强画面感。
参考资料:网页1、55、17、14等提供的原文解析及标准答案。建议结合课本原文再次核对细节,巩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