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理解题
1. “那儿的人”指谁?他们为什么爱看花?
答案:指医院和孤儿院中的病人、孤儿。他们爱花是因为生活缺少快乐,鲜花能带来生机与慰藉。
依据:守墓人提到“那儿都是活人”,而鲜花能让这些需要关爱的人感到快乐。
2. “目瞪口呆”属于什么描写?守墓人惊讶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神态描写。原因是原本病重濒死的亚当夫人竟能自己开车来墓地,且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依据:老妇人几个月后突然来访的转变出乎守墓人意料。
二、关键句解析

3. “我的病好转了……可我自己明白,______。”
答案: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依据:老妇人通过将花送给活人,重获生命的意义,呼应主题。
4. 对文章第一段的理解(选择题):
正确选项:C(生活中许多道理很普通,可常被遗忘,一旦牢记则情况不同)。
依据:首段强调“真谛并不神秘,但常被忘记”,老妇人的转变印证了这一点。
5. “这真叫我快活!”的理解(选择题):
正确选项:D(她找到生活真谛,获得幸福)。
依据:老妇人因帮助他人而感受到自我价值,身心愉悦。
三、人物与主题分析
6. 老妇人前后的变化及原因:
原文对比:
最初:“眼神哀伤,毫无光彩”;
后来:“友好微笑,自己开车”。
原因:守墓人建议将花送给需要的人,老妇人通过分享找到生命的意义,心态转变促进病情好转。
7. 文章揭示的“生活真谛”:
答案:活着要对他人有用,关心他人、传递快乐才能获得幸福。
依据:结尾点明主题,强调“给予”的意义。
四、拓展与写作手法
8. 小说刻画人物的特点:

手法:通过对话和神态描写推动情节,如守墓人的直率建议与老妇人的沉默形成对比,暗示心理变化。
作用:突出人物转变,强化主题。
参考答案总结
| 题号 | 答案要点 | 来源依据 |
|-|--|--|
| 1 | 病人、孤儿;生活缺少快乐 | |
| 2 | 神态描写;老妇人病情好转后自驾来访 | |
| 3 | 活着要对他人有用 | |
| 4 | 选项C | |
| 5 | 选项D | |
| 6 | 从哀伤到快乐,因帮助他人 | |
| 7 | 给予与幸福的关系 | |
提示:以上答案综合了多个版本解析,若需更详细分析,可参考原文及题目来源(如网页1、10、5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