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中专/技校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框架,结合班级管理、学生发展、职业规划等核心内容,综合多篇参考资料整理而成,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职业教育方针为引领,立足学生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德育+技能”双轨并行的模式,打造纪律严明、学风浓厚、职业导向明确的班集体,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技双修的技术人才。
二、班级现状分析
1. 学生特点:
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需规范;
部分学生存在自律性差、缺乏职业目标的问题;
需关注青春期心理波动及人际矛盾。
2. 班级优势:
技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能力较强;
团队活动中表现活跃,可塑性较强。
三、工作目标
1. 德育目标:
培养“八有”学生(有人格、有胸怀、有教养、有能力、有计划、有规律、有效率、有成绩);
落实德育积分制,规范日常行为,强化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
2. 技能目标:
提升专业课程通过率,组织技能竞赛强化实践能力;
推进“职业素养周”活动,模拟职场情境。
3. 升学与就业:
建立职业规划档案,开展校企合作实习;
为升学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制定备考计划。
四、具体措施
(一)班级常规管理
1. 制度完善:
制定《班级公约》,明确考勤、卫生、课堂纪律等细则;
设立30个班级岗位(如节能委员、设备管理员),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2. 班干部培养:
定期召开班委例会,优化职责分工;
实施“值日班长轮岗制”,培养管理能力。
3. 文化营造:
打造“技能角”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工匠精神”主题班会;
利用周记、班级公众号记录成长点滴。
(二)学习与技能提升
1. 学风建设:
成立学习互助小组,针对薄弱科目开展“结对帮扶”;
每日早读增设“技能英语10分钟”,积累专业词汇。
2. 实践强化:
联合专业课教师设计“项目制任务”,如电商班可策划校园网店运营;
组织“技能大比武”,评选“月度技能之星”。
3. 职业导向:
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职业讲座,分析就业趋势;
安排企业参观,撰写实习报告并分享心得。
(三)心理健康与家校共育

1. 心理辅导:
每月开展“情绪管理”主题活动,设立匿名“树洞信箱”;
重点关注单亲家庭、留守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2. 家校联动:
每学期召开2次家长会,通过微信群定期反馈学生动态;
设计“亲子技能体验日”,增进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
(四)特色活动设计
1. 主题月计划:
3月“高效学习周”(时间管理训练);
5月“职场模拟月”(简历制作、模拟面试)。
2. 志愿服务:
参与社区技术帮扶(如维修电器、设计宣传海报),强化社会责任感。
五、预期成果与评估
1. 量化指标:
班级违纪率下降30%,技能考证通过率达90%;
家长满意度提升至85%以上。
2. 动态调整:
每月进行班级自评,结合任课教师反馈优化计划;
学期末形成《班级成长报告》,总结亮点与不足。
六、班主任自我提升
1. 定期阅读职业教育类书籍(如《中职班主任实务》);
2. 参与校内外班主任培训,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知识;
3. 建立“班级管理案例库”,记录典型问题与解决方案。
说明:本计划需结合学校具体要求及班级实际灵活调整,建议通过班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吸纳学生意见,确保措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