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案,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等奖)

admin22025-08-03 11:20:0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孙犁“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掌握“诗体小说”的语言特点(如清新质朴、诗意化语言)。
  • 分析小说中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作用,理解其对情节推进和人物塑造的意义。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分角色朗读、语言改写训练,体会人物细腻情感及对话的潜台词。
  • 结合战争背景,探讨“诗化叙事”如何展现人性的美好与家国情怀。
  • 3. 情感与价值观

  • 感受白洋淀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抗战中的乐观精神,理解“以美写战争”的深层意蕴。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1. 赏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如月夜编席、淀上风光、荷花映日)及其象征意义。

    2. 分析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语言(如水生嫂的含蓄、妇女们的机敏)。

  • 难点
  • 理解“淡化战争、突出人性美”的创作手法,领悟“诗意化战争叙事”的独特审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诗意环境与情节脉络

    1. 导入

  • 情境创设:播放白洋淀风光视频,引出“战争中的诗意家园”主题。
  • 2. 作家与背景

  • 简介孙犁及“荷花淀派”特点,强调其“以美写战争”的创作理念。
  • 3. 整体感知

  • 速读课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情节:“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歼敌”
  • 4. 景物描写赏析

  • 分组讨论三处关键环境描写:
  • 月夜编席(宁静之美→反衬战争残酷);
  • 淀上遇敌(紧张氛围→暗示战斗);
  • 荷花映日(“铜墙铁壁”“哨兵”象征军民团结)。
  • 第二课时:人物对话与主题升华

    1. 对话品析

  •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片段,分析水生嫂的“欲言又止”与“你总是很积极的”潜台词。
  • 对比改写:将对话改为直白表达,体会原文含蓄中的深情与家国大义。
  • 2. 群像分析

  • 探析妇女群像的成长轨迹:从“藕断丝连”到“配合歼敌”,展现女性觉醒。
  • 3. 主题探讨

  • 小组辩论:“诗化战争”是否削弱了主题的严肃性?结合细节(如战斗场面淡化、人物情感细腻)展开。
  • 四、教学设计亮点

    1. 对比教学法

  • 将《荷花淀》与《祝福》对比,分析祥林嫂与水生嫂的命运差异,探讨时代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 2. 任务驱动

  • 布置“改写对话”任务,通过语言实践理解人物心理(如将水生嫂的含蓄改为泼辣)。
  • 3. 跨媒介融合

  • 结合绘画、短视频创作,让学生用视觉艺术呈现“月夜编席”“荷花映日”等场景。
  • 五、板书设计

    荷花淀 —— 孙犁

    景:月白风清 → 战火硝烟(以美衬残酷)

    人:温柔含蓄 → 坚毅果敢(女性觉醒)

    情:夫妻之爱 → 家国之义(人性升华)

    参考资料

    1. 孙犁《白洋淀纪事》中其他短篇(如《芦花荡》)的对比阅读。

    2. 学术论文《论孙犁小说的诗意化战争叙事》。

    此教案曾获省级教学设计一等奖,核心特色在于以诗化语言分析为主线,通过情境创设与语言实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兼顾审美体验与思辨能力培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