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园林108名一览表)

admin42025-08-03 02:15:0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分析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特征,理清文章结构及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整体到局部)。

2. 能力目标:学习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大多”“几乎”等限制词)及生动性(如“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3.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理解园林设计中的自然与人文融合,激发文化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及分项说明(布局、假山池沼、花木映衬等)。
  • 说明方法的作用(如举例子、作比较等)及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 难点
  • 理解“艺术”与“技术”的区别(如“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 体会园林设计中“隔而未隔”的空间美学。
  •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与结构分析

    1. 导入

  • 展示苏州园林图片(拙政园、留园等),结合诗句“江南园林甲天下”引入课题。
  • 2. 预习检测

  • 字词积累:轩榭、嶙峋、镂空、因地制宜等。
  • 作者简介:叶圣陶的文学成就及写作背景(为摄影集作序)。
  • 3. 整体感知

  • 提问:文中哪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 答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分析文章结构(总—分—总)及说明顺序(从整体布局到局部细节)。
  • 第二课时:细节探究与语言赏析

    1. 说明方法探究

  • 举例子:“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以具体实例印证园林的“图画美”。
  • 作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淡雅风格。
  • 2. 语言赏析

  • 限制词作用:“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中“大多”体现说明文严谨性。
  • 生动表达:“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运用比喻,展现花木繁茂之美。
  • 3. 拓展讨论

  • 为何苏州园林能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结合园林与自然融合的设计理念)
  • 苏州园林108座名录(部分开放园林一览表)

    以下是《苏州园林名录》中部分代表性园林及开放状态:

    | 园林名称 | 开放状态 | 特色 |

    |--|--|-|

    | 拙政园 | 开放 |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水景为核心 |

    | 留园 | 开放 | 清代园林代表,建筑与假山布局精巧 |

    | 狮子林 | 开放 | 元代园林,以湖石假山闻名 |

    | 网师园 | 开放 | 小巧精致,夜游项目独具特色 |

    | 沧浪亭 | 开放 | 宋代园林,以复廊借景为特色 |

    | 环秀山庄 | 开放 | 假山艺术巅峰之作,世界文化遗产 |

    | 耦园 | 开放 | 爱情主题园林,双园并列布局 |

    | 艺圃 | 开放 | 明代园林,茶文化与建筑融合 |

    | 退思园 | 开放 | 清代官员宅园,布局紧凑 |

    | 静思园 | 开放 | 现代园林,以奇石收藏著称 |

    | 瑞园 | 需预约 | 私家园林代表,修复后开放 |

    :完整名录包含108座园林,部分未开放园林(如惠荫园、墨客园等)可关注苏州园林局官方信息。

    教学资源建议

    苏州园林教案(园林108名一览表)

  • 视频资源: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苏州园林篇。
  • 实践作业:仿写说明文《我的校园》,要求使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
  • 课件参考:PPT中插入园林实景图,对比分析不同园林风格。
  • 通过本教案,学生不仅能掌握说明文阅读技巧,还能深入理解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美学内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