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屈原投江
楚国诗人屈原因亡国悲愤,五月初五投江自尽,百姓以粽子祭奠。
2. 伍子胥化涛神
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体被投江,后人尊为钱塘江涛神,端午赛龙舟纪念。
3. 曹娥救父投江
东汉孝女曹娥为寻父尸身,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后抱父尸浮出,传为神话。
4. 勾践操练水军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端午成立水师操练,后灭吴国,龙舟竞渡源于此。
5. 白娘子饮雄黄现形
白素贞端午误饮雄黄酒现蛇形,吓死许仙,冒险盗灵芝救夫。
6. 黄巢与艾草避祸
起义军黄巢感念妇人护侄,教百姓门插艾草为信,免遭屠戮。
7. 介子推拒禄焚身
晋国介子推拒受封赏隐居,晋文公烧山逼其出,母子抱树殉节,端午插柳纪念。
8. 诗人节纪念屈原与秋瑾
现代将端午定为诗人节,纪念屈原与革命女诗人秋瑾。
9. 古越龙图腾祭祀
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端午划龙舟、投粽祭祀龙神。
10. 恶月恶日驱邪
古人视五月五日为“毒日”,挂艾草、饮雄黄酒以驱邪避疫。
说明
以上传说融合了历史人物、民间信仰与文学创作,展现了端午节多元的文化内涵。其中以屈原、伍子胥、曹娥的纪念传说流传最广,而龙图腾祭祀和“恶月”习俗则揭示了节日的原始信仰根源。更多细节可参考相关文献或民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