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2025年普法工作计划

admin32025-07-23 19:50:02

一、2025年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2025年普法工作计划

1. 深化思想引领,强化核心价值教育

  • 理论宣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通过社区宣传栏、线上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 道德实践:开展“丰台好人”“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树立道德模范典型,组织“凡人善举”宣讲团进社区,强化居民道德认同。
  • 2. 优化社区治理,提升文明环境

  • 环境整治:推进垃圾分类、绿化美化工程,重点整治脏乱差区域,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如坡道、电梯改造)。
  • 治安管理:联合派出所开展群防群治,加强反诈宣传,建立矛盾调解机制,确保社区安全稳定。
  • 3. 丰富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 文体活动:组织“丰彩城市艺术季”、戏曲周、邻里节等品牌活动,结合青少年“七彩夏日”计划开展亲子阅读、非遗体验。
  • 志愿服务:壮大“四路通”“凉小鸭”等特色志愿队伍,推动关爱“小候鸟”、助老助残等常态化服务,探索“积分兑换”激励制度。
  • 4. 完善服务体系,聚焦民生需求

  • 助老服务:落实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开展适老化改造(如紧急呼叫设备安装)、健康义诊及智慧助老培训,推广医养结合模式。
  • 社会保障:健全低保、就业援助机制,联合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帮扶困难家庭。
  • 5. 科技赋能,推动文明数字化

  • 智慧平台:利用社区App整合法律服务、健康咨询等功能,开展“AI+新媒体”宣传,通过短视频普及文明礼仪。
  • 数据管理:建立文明创建资源库,动态监测环境、治安等指标,提升治理效率。
  • 二、2025年社区普法工作计划

    1. 分层普法,精准覆盖重点人群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2025年普法工作计划

  • 青少年教育:联合学校开展“法治课堂”“模拟法庭”,组织“向国旗敬礼”“禁毒教育”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 居民普及:针对老年人、务工人员等群体,通过法律讲座(如《民法典》《反家暴法》)、情景剧表演等形式提升法律意识。
  • 2. 创新形式,强化普法实效

  • 线上+线下结合:在社区公众号开设“普法微课堂”,推送案例解析;线下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汇演。
  • “法律六进”深化:推动法律进家庭、进商铺、进企业,提供合同纠纷、劳动权益等针对性咨询。
  • 3. 整合资源,构建协同机制

  • 专业队伍:邀请律师、司法所人员担任社区法律顾问,定期驻点服务;培育“法律明白人”骨干队伍。
  • 部门联动:与派出所、妇联、工会合作,开展反诈、妇女权益保护等联合普法行动。
  • 4. 考核评估,确保落实到位

  • 动态监测:将学法情况纳入居民积分管理,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年度法律考试,结果与评优挂钩。
  • 民意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普法效果,针对性调整宣传策略。
  • 三、实施保障

  • 组织保障:成立由社区书记牵头的文明建设与普法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定期督查。
  • 经费支持:争取财政拨款及共建单位资源,保障活动场地、宣传物料等投入。
  • 宣传动员:通过表彰先进典型、发布“文明公约”等方式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 通过以上措施,2025年社区将实现精神文明与法治建设的深度融合,打造和谐、文明、法治的新型社区。具体执行细则可参考地方政策及实际需求调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