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林肯的童年故事中,农场里散落的石头曾被父亲视作“不可撼动的山头”,而母亲却用行动证明它们只是孤石,只需一铲便可松动。这告诉我们:许多看似庞大的困难,实则是被想象放大的假象。正如管子所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唯有敢于尝试,方能拨开迷雾,看相。
表象之下,实为机遇
古人云:“知人知面不知心。”表象常如迷雾,掩盖事物的本质。林肯父亲仅凭农场价格低廉便断定石头是山头,却未曾深究其虚实。这让人联想到生活中那些因畏惧而放弃的瞬间:面对一道难题,我们将其视作“不可逾越的高山”;遭遇挫折,又将其放大为“命运的诅咒”。实际上,这些“山头”或许只是虚张声势的石头。正如楚汉相争时,刘邦以弱胜强,正是因他看透了项羽“山头”般的威名下脆弱的实质。
勇于尝试,方见真章
高斯解开千年数学难题的故事令人深思。导师误将难题交给他时,高斯未因未知而退缩,仅凭探索之心便创造了奇迹。他后来说:“若知那是千年难题,我或许不敢尝试。”这恰印证了林肯母亲搬石头的智慧——行动前不预设失败,才能突破桎梏。司马昭欲破诸葛亮空城时,若非司马懿阻拦,历史或许改写。可见,尝试未必成功,但退缩注定无果。
以心为尺,丈量世界
我曾参与学校组织的登山活动。起初,蜿蜒的山路让我望而生畏,仿佛面对一座“巨石垒砌的险峰”。当我迈出第一步,才发现石阶平缓,沿途风景如画。登顶后回望,那些“巨石”竟成了点缀山间的鹅卵石。这让我顿悟:困难的高度往往由内心定义。古希腊哲人第欧根尼住木桶、饮泉水,旁人视其为苦,他却自得其乐。可见,转换视角,石头亦可成阶梯。
石头与山头的界限,不在其形,而在观者之心。若将人生比作采石之旅,愚者困于虚妄的“山头”,智者则俯身掘石,筑就通途。如陶渊明采菊东篱、庄子曳尾涂中,他们皆以行动诠释了“山不过来,我便过去”的智慧。愿我们皆能如林肯母亲与高斯一般,以勇气为镐,凿开表象,让生命的原野遍布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