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余映潮老师《皇帝的新装》创新教学设计方案,基于其“板块式教学法”理念整理,结合多个教学实录与设计思路,注重语言积累、文本细读与思辨能力培养: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积累:掌握关键词语(如“骇人听闻”“不可救药”等),理解童话的语言特色。
2. 文本研读:通过情节梳理、细节品析,分析人物形象及社会寓意。
3. 思维提升:探究童话的想象与夸张手法,理解“真与假”“人性弱点”等主题。
4. 价值观渗透:培养敢于说真话的勇气,批判虚伪自私的劣根性。
二、教学流程设计
活动一:初读感受·整体感知
1. 任务:速读课文,用“这是一篇______的童话”句式概括初读感受。
2. 情节梳理:
活动二:选点精读·首段作用
1. 聚焦首段: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2. 品析任务:
3. 小结:首段奠定荒诞基调,塑造人物核心特质,推动后续情节发展。
活动三:细节品析·语言表现力
1. 聚焦高潮段落(游行大典场景,第24-37段):
2. 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揣摩不同人物心理(如皇帝强作镇定、大臣心虚附和)。
活动四:主题探究·寓意多维解读
1. 话题讨论:
2. 多元解读:
3. 现实链接:结合生活实例(如网络谣言、群体盲从现象),探讨“说真话的代价与意义”。
三、作业设计
1. 续写故事:皇帝回宫后如何应对?骗子是否会再次行骗?发挥想象续写结局。
2. 创作指南:撰写《优秀童话挑选指南》,总结情节设计、语言特色与主题深度的标准。
3. 对比阅读:分析安徒生其他童话(如《丑小鸭》)的夸张手法与寓意表达。
四、教学亮点
1. 板块化结构:从整体感知到细节深挖,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2. 思辨性引导:通过开放式问题激活学生批判性思维,避免单一答案。
3. 活动多样性:朗读、表演、讨论相结合,调动多感官参与。
引用来源:
此教案注重文本细读与思维深度,可依据学情调整活动时长与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