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案(《皇帝的新装》余映潮)

admin22025-07-22 15:45:02

以下是余映潮老师《皇帝的新装》创新教学设计方案,基于其“板块式教学法”理念整理,结合多个教学实录与设计思路,注重语言积累、文本细读与思辨能力培养: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积累:掌握关键词语(如“骇人听闻”“不可救药”等),理解童话的语言特色。

2. 文本研读:通过情节梳理、细节品析,分析人物形象及社会寓意。

3. 思维提升:探究童话的想象与夸张手法,理解“真与假”“人性弱点”等主题。

4. 价值观渗透:培养敢于说真话的勇气,批判虚伪自私的劣根性。

二、教学流程设计

活动一:初读感受·整体感知

1. 任务:速读课文,用“这是一篇______的童话”句式概括初读感受。

  • 学生分享关键词(如“荒诞”“讽刺”“深刻”),教师归纳总结。
  • 语言积累:落实重点字词(如“称职”“滑稽”“随声附和”),强调易错读音与词义。
  • 2. 情节梳理

  • 用“新装”串联情节: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揭新装
  • 关键句提炼:“任何不称职或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推动情节发展。
  • 活动二:选点精读·首段作用

    1. 聚焦首段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2. 品析任务

  • 对比手法:“既不关心军队,也不喜欢看戏……除非炫耀新衣”突出皇帝虚荣荒政。
  • 夸张效果:“每一天每一点钟换衣服”强化其奢靡成癖,为后文受骗埋下伏笔。
  • 伏笔设计:“炫耀新衣”预示游行闹剧,使情节合理。
  • 3. 小结:首段奠定荒诞基调,塑造人物核心特质,推动后续情节发展。

    活动三:细节品析·语言表现力

    1. 聚焦高潮段落(游行大典场景,第24-37段):

  • 语言描写
  • 骗子:“这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华丽得不可比拟”体现狡诈与心理操控。
  • 众人:“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暴露集体虚伪与盲从。
  • 对比艺术:小孩的天真直言与成人世界的沉默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主题。
  • 2. 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揣摩不同人物心理(如皇帝强作镇定、大臣心虚附和)。

    活动四:主题探究·寓意多维解读

    1. 话题讨论

  • 为何只有小孩敢说真话?成人世界的“不敢”源于怎样的社会规则?
  • “皇帝的新装”象征什么?(如权力与谎言的共生、人性的虚荣与恐惧)
  • 2. 多元解读

  • 社会批判:揭露统治者昏庸虚伪与官僚体系的腐朽。
  • 人性反思:自私与从众心理导致集体失声,呼唤保持童真与独立思考。
  • 3. 现实链接:结合生活实例(如网络谣言、群体盲从现象),探讨“说真话的代价与意义”。

    三、作业设计

    1. 续写故事:皇帝回宫后如何应对?骗子是否会再次行骗?发挥想象续写结局。

    皇帝的新装教案(《皇帝的新装》余映潮)

    2. 创作指南:撰写《优秀童话挑选指南》,总结情节设计、语言特色与主题深度的标准。

    3. 对比阅读:分析安徒生其他童话(如《丑小鸭》)的夸张手法与寓意表达。

    四、教学亮点

    1. 板块化结构:从整体感知到细节深挖,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2. 思辨性引导:通过开放式问题激活学生批判性思维,避免单一答案。

    3. 活动多样性:朗读、表演、讨论相结合,调动多感官参与。

    皇帝的新装教案(《皇帝的新装》余映潮)

    引用来源

  • 余映潮“选点精读”理念与活动设计参考。
  • 情节分析与主题探讨整合自多个教学实录。
  • 创新作业设计灵感来自情境化任务设计。
  • 此教案注重文本细读与思维深度,可依据学情调整活动时长与难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