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员是制造业中负责统筹生产资源、制定并监控生产计划的核心岗位,其职责涉及从订单接收到产品交付的全流程管理。以下是其核心职责及具体工作内容的综合梳理:
一、核心职责
1. 生产计划编制与调整
根据客户订单、销售预测及库存情况,制定月/周/日生产计划,平衡产能、物料供应与交货期,确保订单按时完成。
动态调整计划,应对紧急插单、订单变更或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利用ERP或APS系统优化排程。
2. 生产进度跟踪与异常处理
实时监控生产进度,识别瓶颈(如物料短缺、设备停机、质量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每日参与生产早会,汇报进度并推动问题闭环。
3. 物料与库存管理
计算物料需求,协调采购部门确保原材料及时供应,避免停工待料。
控制半成品与成品库存,处理呆滞物料,降低库存成本。
4. 跨部门协作与沟通
与销售部门对接交期,向客户反馈生产状态;与生产、工程、品管等部门协作,优化工艺与资源配置。
参与产销协调会议,整合市场需求与生产能力,制定主生产计划(MPS)。
5. 数据分析与流程优化

统计生产效率、交货达成率等KPI,分析生产数据并提出改进措施。
推动精益生产,优化流程以减少浪费(如缩短换线时间、提升设备利用率)。
二、厂内计划员的具体工作内容
1. 日常操作
排产与派单:将订单分解为工单,下发至车间并跟踪执行,确保生产指令清晰。
生产协调:调配人员加班、安排设备维护,处理车间转单或物料清退。
交期回复:根据生产进度向客户确认交货时间,处理紧急订单变更。
2. 周期性任务
库存盘点:配合财务部门完成月度盘点,冻结系统数据并确保账实一致。
总结报告:编制月度/年度生产总结,评估指标完成情况并制定改进计划。
3. 系统与工具应用
使用MRPII、ERP系统维护物料清单(BOM),推动系统逻辑测试与优化。
借助APS软件实现自动化排程,提升排产效率和准确性。
三、关键能力要求
数据分析能力:熟练处理生产数据,通过图表(如折线图、饼图)展示产能、效率趋势。
沟通协调能力:需与销售、采购、生产等部门高效协作,解决冲突并达成共识。
抗压能力:应对频繁的紧急订单、设备故障等多变场景,保持计划灵活性。
四、典型工作流程(以周为单位)
1. 收集需求:整合销售订单与预测数据。
2. 评估产能:结合设备、人员、库存状态制定初步计划。
3. 下发计划:通过系统或会议传达至各部门。
4. 跟踪执行:每日监控进度,处理异常并调整排程。
5. 复盘改进:分析周度指标,优化下一周期计划。
五、行业挑战与应对
常见痛点:频繁变更的订单、物料延迟、设备故障、库存积压等。
解决方案:引入智能排产系统(如慧都EV-APS),提升计划动态调整能力;建立安全库存机制,强化供应商协作。
通过上述职责与工作内容的整合,生产计划员在确保生产高效运转的需兼顾成本控制与客户满意度,是制造业中连接战略与执行的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