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 目的:规范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提高效率,保障安全,明确职责。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计划、设备管理、质量控制、安全操作等全流程。
3. 基本原则: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职能部门服务生产部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生产计划管理
1. 计划编制
根据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产能等制定月度/年度计划,明确产品种类、数量及交期。
计划需经生产部与销售部共同确认,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2. 计划执行
生产任务按计划分配到班组,每日晨会布置任务并跟踪进度。
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原料短缺)需2小时内上报,调整计划并记录。
三、生产过程控制
1. 工艺标准
制定作业指导书(SOP),明确各工序操作规范,员工需严格遵循。
新工艺上线前需经技术部验证,并培训操作人员。
2. 现场管理
实行“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工具、物料定置摆放。
禁止无关物品(如零食、手机)进入车间,确保通道畅通。
四、质量管理
1. 质量控制流程

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不合格品需隔离标识并返工。
质量记录(如《生产日报表》《质检报告》)每日归档,保存至少3年。
2. 质量改进
每月召开质量分析会,统计不良率,制定改进措施(如工艺优化、设备升级)。
五、设备与安全管理
1. 设备维护
执行“日保养、周维护、月检修”,操作人员负责日常清洁,工程部负责专业维护。
设备故障需立即停机报修,严禁带病运行。
2. 安全生产
员工上岗前需接受安全培训,特种作业(如电工、叉车工)须持证。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每季度组织应急演练(如火灾、化学品泄漏)。
六、人员管理
1. 培训与考核
新员工入职培训涵盖安全、工艺、制度,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关键岗位(如质检员、机修工)每年至少参加2次专业技能复训。
2. 奖惩机制
奖励:超额完成任务、提出有效改进建议的员工给予绩效奖金或晋升。
处罚:违规操作(如未戴防护用具)、人为质量事故按损失金额的10%-50%追责。
七、文件与记录管理
1. 文件分类:技术文件(图纸、工艺卡)、管理文件(制度、流程)、记录文件(生产日志、检验报告)。
2. 文件更新:技术部每年审核文件有效性,修订后重新审批发布。
范文模板示例(节选)
《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 安全纪律:
严禁携带火种进入车间,操作设备时需佩戴防护装备(手套、护目镜)。
发现安全隐患立即上报,紧急情况按下急停按钮并疏散人员。
2. 设备操作:
开机前检查设备状态,填写《设备点检表》;下班前关闭电源,清理碎屑。
附则
1. 本制度由生产部起草,经总经理批准后生效,修订时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2. 监督部门:质检部负责质量抽查,安监部负责安全检查,行政部负责制度执行考核。
注:以上内容可结合企业实际调整,完整制度需包括流程图、表单模板(如《生产计划表》《设备维护记录》)等。具体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