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2.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3. 行动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制定可行的环保措施,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环境污染的危害
1. 健康威胁
大气污染:PM2.5、工业废气等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癌),全球每年约700万人因空气污染死亡。
水污染:工业废水、农药残留污染水源,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肝癌),全球约20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
土壤污染:重金属、塑料微粒通过食物链富集,影响农作物安全,威胁人体健康。
2. 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导致栖息地丧失,全球每天约150种生物灭绝,如北极熊因冰川融化濒临灭绝。
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如洪水、干旱)。
资源枯竭:森林砍伐、过度捕捞导致自然资源不可逆消耗,每分钟损失11.4公顷森林。
3. 社会与经济影响
经济损失:环境污染每年造成全球约4.6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如治理成本、医疗支出。
生存危机:土地荒漠化、垃圾围城等问题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如“垃圾围城”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三、班会活动设计
1. 引入:触目惊心的污染现状

视频/图片展示:播放《地球的伤疤》短片,展示雾霾城市、垃圾海洋、受污染河流等画面。
数据冲击:列举每分钟全球4700吨泥沙入海、8500吨污水排放等数据,引发学生反思。
2. 互动环节:污染危害知多少
小组讨论:分小组分析“水污染对生活的影响”“塑料垃圾如何进入食物链”等问题,并分享结论。
角色扮演:模拟“小鱼抗议污水排放”“北极熊求救冰川融化”等情景剧,增强情感共鸣。
3. 知识竞赛:环保小博士
抢答题目:如“全国多少地下水被污染?(答案:40%)”“无磷洗衣粉的作用?”(答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案例分析:解析“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历史污染灾难,总结教训。
4. 行动倡议:争做环保卫士
制定班级公约:
减少一次性用品(如自带餐具、布袋购物)。
垃圾分类投放,设立班级“可回收物收集站”。
节约水电(如随手关灯、缩短洗澡时间)。
创意实践:
变废为宝:用废旧材料制作笔筒、装饰画。
校园植树:开展“班级认养一棵树”活动,记录生长过程。
四、总结与延伸
1. 反思与承诺:学生撰写“环保日记”,记录一周内自己的环保行动及感悟。
2. 家庭与社区联动:
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如减少开车、使用节能灯)。
参与社区清洁日、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3. 长期计划:成立班级“绿色小队”,定期监督环保措施落实,评选“月度环保之星”。
五、教学资源
PPT模板:使用绿色主题PPT,搭配自然元素(如树叶、水滴)动态展示污染数据与解决方案。
纪录片推荐:《塑料海洋》《地球脉动》,课后观看并写观后感。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能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成为“地球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