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市肆博览-王充博览原文及翻译

admin22025-07-19 05:05:02

原文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或作“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注释

1.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论衡》。

2. 少孤:少年丧父。

3. 京师:东汉都城洛阳。

4. 太学:汉代最高学府,专研儒家经典。

5. 班彪:史学家班固之父,曾续写《史记》,草创《汉书》。

6. 不守章句:不拘泥于逐章逐句的训诂,注重整体理解。

7. 市肆:洛阳街市的书铺。

8. 屏居教授:隐居并从事教学。

王充市肆博览-王充博览原文及翻译

翻译

王充幼年丧父,乡里人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洛阳,进入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他喜好广泛阅读,但不死抠经书字句。因家境贫寒无钱购书,常流连于洛阳的书铺,翻阅所售书籍,过目便能背诵记忆。日积月累,他通晓了诸子百家的学说。此后返回家乡,隐居教书。

核心解读

王充市肆博览-王充博览原文及翻译

1. 读书方法

  • 博览群书:王充因家贫无书,常至书铺阅读,凭借超凡记忆力积累知识。
  • 不拘泥章句:反对死记硬背,主张灵活理解,取其精华。
  • 2. 思想启示

  • 知识需广博,更要批判吸收,形成独立见解。王充的《论衡》即以破除虚妄、倡导实证著称。
  • 逆境中坚持求学,体现“志气与毅力在常人之上”。
  • 3. 历史评价

  • 王充被后世视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唯物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 相关背景

  • 王充生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卒于和帝永元年间(约97年),晚年潜心著书,完成《论衡》八十五篇。
  • 家族背景:祖籍河北元城,后迁居江南,家族曾显赫一时,但至王充时已家道中落。
  • 引用文献

    本文综合整理自《后汉书·王充传》、历代文言文注解及王充生平研究资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