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或作“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注释
1.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论衡》。
2. 少孤:少年丧父。
3. 京师:东汉都城洛阳。
4. 太学:汉代最高学府,专研儒家经典。
5. 班彪:史学家班固之父,曾续写《史记》,草创《汉书》。
6. 不守章句:不拘泥于逐章逐句的训诂,注重整体理解。
7. 市肆:洛阳街市的书铺。
8. 屏居教授:隐居并从事教学。
翻译
王充幼年丧父,乡里人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洛阳,进入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他喜好广泛阅读,但不死抠经书字句。因家境贫寒无钱购书,常流连于洛阳的书铺,翻阅所售书籍,过目便能背诵记忆。日积月累,他通晓了诸子百家的学说。此后返回家乡,隐居教书。
核心解读
1. 读书方法:
2. 思想启示:
3. 历史评价:
相关背景
引用文献
本文综合整理自《后汉书·王充传》、历代文言文注解及王充生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