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实录要点与案例
1. 课堂结构与环节设计
教学实录通常围绕以下环节展开,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分析人物心理和语言描写: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黄山相关课文(如《黄山奇石》)、展示天都峰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险峻山势的兴趣,引出课题并齐读。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标出生字词和自然段;教师检查预习,纠正发音(如“发颤”“鲫鱼”等),分段概括内容。
精读分析:
天都峰特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高”和“陡”的句子(如“笔陡的石级”“铁链仿佛从天上挂下来”),结合图片体会险峻。
人物对话:重点分析“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理解“也”字的深意(相互鼓励、汲取力量)。
爬山过程:通过“奋力”“手脚并用”“终于”等关键词,体会攀登的艰难与坚持的意义。
总结提升:归纳“互相鼓励、共同成长”的主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面对困难。
2. 教学实录案例(节选)
案例1(摘自网页1):

教师提问:“老爷爷和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
学生回答:“因为老爷爷看到小妹妹敢爬,自己也鼓起勇气;小妹妹看到老爷爷年纪大还坚持,也不怕了。”
教师引导:总结“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并联系课文结尾爸爸的话深化主题。
案例2(摘自网页16):
想象训练:让学生模拟老爷爷的心理活动:“他望着天都峰会想什么?看到小妹妹后如何改变想法?”通过角色代入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二、名师教学视频资源
根据网页52、68、69等提供的信息,以下为推荐的教学视频资源:

1. 《爬天都峰》部编版四上语文示范课
特点:新课标大单元任务群设计,结合情境任务探究“如何把事情写清楚”。
时长:36分钟(部分含两课时完整实录)。
亮点:通过“扫清障碍—探究顺序—分析写作奥秘”等活动串联课堂。
2. 《爬天都峰》无生试讲及说课视频
适用场景:教师招聘考试或模拟课堂,展示教学设计思路与语言表达技巧。
配套资料:含PPT、逐字稿、教学设计等。
3. “南北名师”新课标示范课
特色:注重朗读指导与情感体验,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心理。
4. 全国青年教师阅读观摩课实录
经典案例:通过对比“奋力”与“终于”等词,分析攀登过程的艰辛与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建议与资源获取
1. 核心教学策略:
朗读与想象结合:通过分角色朗读、关键词品析(如“发颤”“汲取”)增强语感。
思维训练:设计问题链(如“天都峰险在哪里?如何克服?”)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读写结合:布置仿写作业(如用“终于”造句)巩固语言运用能力。
2. 资源获取途径:
教学实录全文:可访问[网页1]或[网页16]查看详细案例。
教学视频:在[B站]或[教视网]搜索“爬天都峰优质课”,筛选部编版相关资源。
课件与教案:参考网页68、69提供的PPT模板及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以上实录分析与视频资源整合,教师可结合学情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及“互相鼓励”的主题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