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清明节最具代表性的十首古诗,结合了自然景致与人文情感,既有祭扫的哀思,也有踏青的闲适,展现了清明节的丰富文化内涵:
1. 《清明》·杜牧
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以“雨纷纷”与“欲断魂”的对比,刻画出清明特有的哀婉氛围,末句的“杏花村”成为后世对清明的诗意想象符号。
2. 《寒食》·韩翃
诗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描绘寒食禁火的习俗,暗讽宫廷特权,以飞花、东风、御柳等意象渲染春景的繁盛与政治隐喻的微妙。
3. 《清明日对酒》·高翥
诗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赏析:对比扫墓的悲凉与生活的及时行乐,表达对生死豁达的态度,末句“一滴何曾到九泉”尤为警醒。
4. 《清明》·王禹偁
诗句: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赏析:以清贫自嘲,展现读书人的淡泊,新火与孤灯象征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5. 《清明即事》·孟浩然
诗句: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赏析:以帝都的繁华反衬个人孤寂,柳色与车声交织出节日的热闹与内心的怅惘。
6. 《清明夜》·白居易
诗句: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赏析:静谧的月夜与弦乐交织,流露士大夫的闲适雅趣,以景衬情,哀而不伤。
7. 《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
诗句: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赏析:描绘西湖春景的鲜活,游人的喧嚣与自然的静谧形成对比,展现清明踏青的生机。
8. 《清明》·黄庭坚
诗句: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以桃李的“笑”与荒冢的“愁”对比,反思人生的虚无与永恒,哲理深刻。
9. 《长安清明》·韦庄
诗句: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赏析:借长安的繁华暗喻晚唐的衰颓,以“承平事”寄托对盛世的追忆与现实的隐忧。
10. 《闾门即事》·张继
诗句: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赏析:通过“新烟”的稀少,反映战乱后民生凋敝的悲凉,以小见大,含蓄深沉。
其他经典诗句摘录
这些诗词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清明节的多元文化内涵,既有对逝者的追思,也有对生机的礼赞,适合在清明时节品读以感悟传统与生命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