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菩萨过河歇后语,泥菩萨过江的歇后语下一句

admin22025-07-13 21:35:02

泥菩萨过河和泥菩萨过江的歇后语下一句均为“自身难保”,两者是同一俗语的不同变体,均用来比喻连自己都难以保全,更无法帮助他人。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歇后语的完整形式

  •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 这两个版本在语义和用法上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河”与“江”的用词差异,常见于不同地区的口语表达中。

    2. 含义与来源

    泥菩萨过河歇后语,泥菩萨过江的歇后语下一句

  • 核心意义:泥塑的菩萨遇水即溶化,象征自身能力有限,无法应对困境,更遑论助人。常用来形容人或事处于危机中,自顾不暇。
  • 典故出处:该俗语可追溯至明代文学作品《警世通言》中的“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后演变出“过河”“过江”等变体。清代小说《六十年的变迁》等也多次引用此语。
  • 3. 应用场景

  • 文学引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于逢的《洲》等均以此比喻角色处境。
  • 日常用法:用于自嘲或描述他人困境,例如:“我现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能帮你?”。
  • 4. 延伸知识

  • 类似结构的歇后语还有“稻草人救人——自身难保”“木头人救火——自身难保”等,均强调“无力助人”的共性。
  • 该俗语也反映了中国传统语言中“借物喻理”的特点,通过泥菩萨的脆弱性生动传达哲理。
  • 无论用“过河”还是“过江”,其核心均强调“自身难保”的无奈与困境。这一歇后语因形象生动、贴近生活,至今仍广泛使用于文学和口语中。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