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狗·猫·鼠》
主要内容:以动物喻人,批判虚伪的“正人君子”。鲁迅借猫的残忍与媚态讽刺现实中恃强凌弱、表里不一的伪善者,并回忆童年因隐鼠之死对猫的憎恶。
好词好句:“虫蛆也许不干净,但它们不自鸣清高;鸷禽猛兽虽凶残,却未标榜‘公理’。”
感悟:鲁迅以孩童视角揭露社会不公,呼吁对弱者的同情与对暴虐的批判。
2. 《阿长与〈山海经〉》
主要内容:回忆保姆长妈妈的善良与迷信。她虽粗俗却为鲁迅买来《山海经》,成为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好词好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感悟:底层人物的淳朴与无私,展现了人性中未被封建礼教磨灭的光辉。
3. 《二十四孝图》
主要内容: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如“郭巨埋儿”的愚昧与“老莱娱亲”的矫情。
好词好句:“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感悟:鲁迅呼吁摒弃愚孝,追求真实的人性与。
4. 《五猖会》
主要内容:童年看庙会的兴奋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浇灭,反映封建教育对天性的压抑。
好词好句:“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感悟:教育应尊重儿童心理,而非以权威压制自由。
5. 《无常》
主要内容:描绘阴间鬼差“无常”的公正与幽默,讽刺人间缺乏正义。
好词好句:“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感悟:借鬼神形象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公,呼唤人性中的正直与温情。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要内容:对比百草园的自由与私塾的束缚,展现儿童对自然的向往。
好词好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感悟:教育应保留童真,而非用刻板规矩扼杀创造力。
7. 《父亲的病》
主要内容:揭露庸医故弄玄虚延误父亲病情,批判旧社会医疗的愚昧。
好词好句:“‘差不多先生’的药方,是蟋蟀一对,还要原配。”
感悟:科学与理性是破除封建迷信的关键。
8. 《琐记》
主要内容:回忆邻居衍太太的虚伪与自私,反映市井人物的两面性。
好词好句:“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
感悟:人性善恶交织,需以清醒眼光辨别虚伪。
9. 《藤野先生》
主要内容:怀念日本导师藤野严九郎的严谨与无私,反思民族自尊与学术精神。
好词好句:“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感悟:真正的师者超越国界,以人格与学识滋养学生。
10. 《范爱农》
主要内容:追忆友人范爱农的悲剧人生,反映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困境。
好词好句:“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
感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坚守正直是知识分子的宿命。
10秒画出霸气鲁迅简笔画教程
1. 轮廓:用粗线勾出方正的脸型,强调颧骨与下颌的棱角。
2. 特征:画平头短发,浓眉如刀锋,眼神锐利(两点上挑的短线)。
3. 细节:加一字胡须,穿中式立领长衫,领口挺直。
4. 气场:用斜线阴影突出眉间皱纹,展现坚毅与批判感。

小技巧:简化线条,抓住“横眉冷对”的神态,长衫线条可稍带褶皱,增强动态感。
通过读书笔记与简笔画的结合,既能深入理解鲁迅思想,又能以艺术形式致敬这位文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