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说课稿-初中语文《春》说课稿

admin12025-07-06 21:25:05

一、说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与内容

《春》是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首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的经典之作。作者朱自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景的生机盎然,通过“盼春—绘春—赞春”的结构,展现了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 教学价值

  • 语言特色:善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语言清新活泼。
  • 情感渗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怀。
  • 写作借鉴:学习多角度观察景物、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 二、说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散文阅读能力,但难点在于:

    春酒说课稿-初中语文《春》说课稿

    1. 语言品析:对修辞手法的深层作用理解不足,需引导其体会“钻”“闹”等词的妙用。

    2. 情感共鸣:需通过朗读和画面想象,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春景之美。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积累“酝酿”“宛转”等词语,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 理清文章结构,学习写景的层次与方法。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语言的诗意美。
  • 运用“换词法”“删减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赏析语言特色,掌握写景技巧。
  • 难点: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 四、说教法学法

    1. 教法

  • 情境教学法:用多媒体展示春景图、春雨视频,营造沉浸式体验。
  • 朗读指导法:通过范读、配乐读、分组读,以读促悟。
  • 问题引导法:设计关键问题(如“为何用‘钻’而不用‘长’?”),启发思考。
  • 2. 学法

  • 自主探究:学生自选段落赏析,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五幅春景图”的特点及情感表达。
  •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 活动:学生分享写春的诗句(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教师展示故宫春景图,引出课题。
  • (二)初读感知,梳理结构

    1. 听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如“酝酿”“黄晕”),概括“盼春—绘春—赞春”的脉络。

    2. 问题引导:“文中描绘了哪些春景?按什么顺序展开?”

    (三)精读品析,突破重点

    1. 春草图

  • 关键词:“偷偷地”“钻”的拟人化效果,换词对比体会生命力。
  • 2. 春花图

  • 修辞赏析:“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的比喻与排比,感受色彩美。
  • 3. 春风图

  • 多感官描写:分析触觉、听觉、嗅觉的融合(如“卖弄”的贬词褒用)。
  • (四)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 任务:分小组研讨“结尾三段比喻的深意”,理解“娃娃—姑娘—青年”象征春天的成长与希望。
  • (五)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 写作实践:仿照“春雨图”,以“秋”为主题,运用多角度描写完成片段练笔。
  • 六、说板书设计

    春酒说课稿-初中语文《春》说课稿

    /  | 

    盼春 绘春 赞春

    (五幅图景)

    新 美 力

    板书以结构图呈现,突出文章脉络与主题。

    七、教学反思

  • 成功点:通过朗读与画面联想,学生能深入体会语言之美。
  • 改进点:可增加课外对比阅读(如《济南的冬天》),深化对写景散文的理解。
  • 参考资料

    1. 教学设计思路参考网页1、14、22的课堂活动设计。

    2. 语言品析借鉴网页33的关键句解析。

    3. 情感目标融合网页44的价值观引导。

    此说课稿紧扣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主体性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适合10-15分钟说课展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