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教案—大班语言《春天来了》

admin22025-07-05 17:50:02

以下是为大班设计的语言活动《春天来了》教案,结合多篇优质资源整理而成,涵盖活动目标、准备、过程及延伸环节,注重互动性与自然体验:

大班语言活动《春天来了》教案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感知春天的特征,理解与春天相关的词汇和诗歌内容(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2. 技能目标

  • 能用完整、生动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象,尝试仿编诗歌或故事。
  • 通过观察图片、自然实物或户外探索,提升观察力与表达能力。
  • 3. 情感目标: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春天来了教案—大班语言《春天来了》

  • 物质准备
  • 春天景色PPT(含小动物、植物变化的图片)或自制春天主题图。
  • 轻音乐《春天在哪里》、歌曲《小燕子》音频。
  • 绘画材料(彩纸、水彩笔、黏土等)、角色扮演头饰(小熊、小青蛙、蝴蝶等)。
  • 经验准备:提前组织幼儿户外散步,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昆虫变化。
  •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寻找春天的痕迹(5分钟)

    1. 提问互动

  •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发现的?”
  •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回答(如天气变暖、花开草绿、服装变化等)。
  • 2. 播放PPT:展示春天景色图(融化的溪流、发芽的柳树、绽放的桃花等),提问:“图中有什么?它们在春天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语言表达:春天的诗歌与故事(15分钟)

    春天来了教案—大班语言《春天来了》

    1. 诗歌欣赏:朗诵诗歌《春天是这样来的》,结合动作演示:

  • “小溪唱歌叮咚叮咚,柳树跳舞摇摇枝条,春笋放炮噼啪噼啪……”。
  • 幼儿模仿溪流声、柳枝摆动等动作,理解拟人化表达。
  • 2. 分组讨论

  • 小组内分享“我眼中的春天”,鼓励用“我发现了……因为……”句式描述(如“我发现小草变绿了,因为春天来了”)。
  • 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述,教师补充成语(如“春光明媚”“百花争艳”)。
  • 三、创意表现:多形式表达春天(15分钟)

    1. 艺术创作

  • 提供彩纸、黏土等材料,幼儿自由创作“春天的花园”,剪贴花朵、绘制昆虫或捏制小动物。
  • 引导用语言描述作品:“我的画上有……它们在春天……”。
  • 2. 角色扮演

  • 戴头饰扮演“小熊醒来”“小燕子报春”等情节,用对话形式传递春天的消息。
  • 四、户外延伸:自然中的春天(5分钟)

  • 自然探索: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更多春天迹象(新叶、昆虫、温度变化),记录并分享发现。
  • 集体歌唱:播放《春天在哪里》,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结束活动。
  • 活动延伸

    1. 家庭任务

  • 亲子种植:种一株植物并观察生长过程,拍照记录。
  • 语言拓展:与家长共读绘本《小狐狸画春天》,仿编故事结尾。
  • 2. 区角活动

  • 语言区:投放春天主题图书、成语卡片,开展“春天词语接龙”游戏。
  • 科学角:观察昆虫标本或植物生长实验,用图画日记记录。
  • 教学反思

  • 亮点:通过多感官体验(看、听、做、说)激发幼儿兴趣,结合艺术与语言表达深化对春天的理解。
  • 改进点:需关注个别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可增加小组合作任务(如拼贴春天场景)促进互动。
  • 参考资源

  • PPT课件下载链接:[大班社会《春天来了》PPT课件]
  • 诗歌与故事素材参考网页
  • 此教案整合了观察、表达、艺术与户外活动,可灵活调整以适应幼儿兴趣与教学进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