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什么是教学案例?(附2篇范文)

admin12025-07-01 16:00:02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真实教学情境中记录的具体事件,包含典型问题、解决过程及反思总结。其核心是通过叙事方式呈现教学中的矛盾、冲突与解决方法,为教育研究提供实践素材。

核心特点:

1. 真实性:基于实际教学事件,非虚构或理论演绎。

2. 问题性:聚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或典型冲突。

3. 反思性:需结合教育理论对事件进行评析,总结经验与启示。

教学设计案例—什么是教学案例?(附2篇范文)

4. 叙事性:以故事形式呈现,包含情境、人物、情节等要素。

5. 启发性:通过案例引发读者对教育理念、方法的思考。

二、教学案例与其他教学材料的区别

| 类型 | 定义与区别 |

|-|-|

| 教学设计 | 教学前的预设方案,以目标为导向,规划教学流程与方法。 |

| 教案 | 教学实施的详细步骤说明,侧重操作性和预期效果。 |

| 教学实录 | 对教学过程的完整记录,无选择性,缺乏问题聚焦与反思。 |

| 教学案例 | 教学后的反思性叙事,选择性描述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含理论评析。 |

三、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1. 背景

  • 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环境,如:“某重点中学初一年级语文课,学生因古文理解困难引发课堂沉默”。
  • 2. 主题

  • 明确核心问题,例如:“如何通过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 3. 细节

  • 描述事件发展过程,突出矛盾点与解决步骤。例如:
  • > 教师发现学生兴趣低迷后,引入“伯乐与千里马”的现代职场案例,引导学生将《马说》中的怀才不遇与求职经历类比,通过小组讨论重新解读古文。

    4. 结果

  • 呈现教学措施的效果,如学生参与度提升、创新观点涌现,或未解决的遗留问题。
  • 5. 评析

  • 结合教育理论反思教学行为。例如:
  • > 通过情境迁移策略,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建构意义,印证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性。

    四、教学案例撰写方法

    1. 选材原则

  • 选择具有代表性、冲突性的真实事件,如课堂突发状况、教学策略失效等。
  • 2. 写作步骤

  • 记录事实:客观描述事件,避免主观评价。
  • 分析问题:运用教育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剖析问题根源。
  • 总结启示:提炼可复用的教学策略,如差异化教学、情境创设等。
  • 3. 注意事项

  • 避免流水账式记录,需突出关键细节;
  • 评析需兼顾深度与可读性,避免空泛。
  • 五、教学案例范文2篇

    范文1:数学课《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案例

    背景: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学生已掌握两位数乘法,但迁移到三位数时出现计算错位问题。

    主题:如何通过算理分析突破计算难点。

    细节

  • 教师以“火车行驶路程”为情境引入例题145×12,引导学生对比两位数与三位数乘法的异同。
  • 学生尝试竖式计算后,暴露常见错误:末位对齐错误、进位遗漏。
  •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归纳“数位对齐”“分步相乘再相加”的规则,并用箭头图示分解算理。
  • 结果:85%的学生能正确完成竖式,错误率降低30%。

    评析:通过迁移旧知与可视化算理分解,帮助学生构建计算思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范文2:语文课《马说》延伸教学案例

    背景:职高一年级文言文课堂,学生认为古文脱离实际,兴趣不足。

    主题:通过跨学科联想激活古文学习动机。

    细节

  • 教师提问:“若你是未被赏识的千里马,会如何争取机会?”
  • 学生结合求职案例讨论,提出“毛遂自荐”“提升技能”等策略,并类比《马说》中“伯乐”与“人才”的关系。
  • 教师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人才自我展示的重要性”。
  • 结果:学生主动撰写“职场版《马说》”短文,80%的作业体现创造性解读。

    评析:通过生活化类比,打破古文与现代社会的隔阂,印证“情境教学法”对增强学习意义感的作用。

    参考资料

  • 教学案例理论框架:
  • 范文素材:
  • 撰写技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