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
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小伙伴小明、小丽相约去公园放风筝。天空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闲地飘着,像软绵绵的棉花糖。草地上绿草如茵,野花星星点点,春风轻轻拂过,带来一阵阵青草香。
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出准备好的风筝。我的风筝是一只五彩斑斓的“燕子”,小明的是一只威风凛凛的“老鹰”,小丽的则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远处已有不少风筝在飞舞:红色的“金鱼”摆动着尾巴,长长的“蜈蚣”扭动着身躯,还有一家三口放的彩虹风筝,像一道弯弯的桥横跨天际。
开始放风筝了!小明自告奋勇当“助手”,双手高举“燕子”风筝。我左手握线轴,右手拽紧风筝线,迎着风飞快地跑起来。“三、二、一,放!”小明一松手,风筝“呼”地腾空而起。我边跑边放线,风筝越飞越高,时而盘旋,时而俯冲,像一只真正的燕子穿梭在云朵间。小丽兴奋地拍手:“飞起来啦!再高一点!”
突然,一阵强风袭来,风筝猛地摇晃起来,线轴差点脱手。我赶紧收线,稳住风筝。小明在一旁提醒:“别急,慢慢拉!”我屏住呼吸,轻轻一拉一放,风筝又稳稳地飞上了蓝天。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收起风筝。望着天空中渐行渐远的风筝,我仿佛听见它们在说:“明年春天再见!”回家的路上,我回味着放风筝的快乐,不禁想起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原来,春天的美好,就藏在这根细细的风筝线里。
写作技巧与亮点:
1. 结构清晰:按“环境描写—准备过程—放飞经历—情感升华”的顺序展开,逻辑连贯。
2. 细节生动:用“高举”“拽紧”“盘旋”等动词突出动作;拟人化描写(如风筝“说话”)增加趣味性。
3. 引用诗句:结尾引用古诗,点明主题,深化意境。
4. 情节起伏:通过“风筝遇险—化解危机”的小插曲,增强故事性。
此作文适合三年级学生,既符合字数要求,又融合了环境、动作、情感描写,可供参考模仿。